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互联网“虚拟社区”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1-09 21:51
  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正彻底的改变着我们熟悉的这个世界。互联网“虚拟社区”作为一种特色的新生代网站,以其开放性、匿名性和个性化等特征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并日益成为广大网民网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双刃剑一样,互联网“虚拟社区”在丰富了网民的网络生活以及满足了现代人的个性化追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社会带来了种种显性或隐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试图从互联网“虚拟社区”的概念理解着手,分析了互联网“虚拟社区”的主要特征,论述了互联网“虚拟社区”影响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并紧密结合互联网“虚拟社区”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澄清认识,阐明问题,找寻对策。 第一部分,互联网“虚拟社区”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这部分内容主要论述了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发展轨迹、主要特点和主要作用。 第二部分,现阶段互联网“虚拟社区”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及原因。这部分内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互联网“虚拟社区”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进行阐述、分析。 第三部分,如何应对互联网“虚拟社区”对当前我国高...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互联网“虚拟社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一、互联网“虚拟社区”的概念概述
    二、互联网“虚拟社区”的主要特征
        (一) 互联网“虚拟社区”的社区空间具有跨地域性
        (二) 互联网“虚拟社区”的主体比现实社区更具复杂性与多样性
        (三) 互联网“虚拟社区”功能与结构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四) 互联网“虚拟社区”的服务更具个性化与开放性
    三、互联网“虚拟社区”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一) 互联网“虚拟社区”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具备了相当硬件条件
        (二) 互联网“虚拟社区”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巨大的心理市场和可利用的网络空间
        (三) 互联网“虚拟社区”是新形势下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
        (四) 互联网“虚拟社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处新战场
第二章 互联网“虚拟社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虚拟社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 互联网“虚拟社区”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角色转化、增强了工作效果
        (二) 互联网“虚拟社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方法得到创新
        (三) 互联网“虚拟社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大为扩展、吸引力大为增强
        (四) 互联网“虚拟社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快捷便利、并增强了预防教育
    二、互联网“虚拟社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 互联网“虚拟社区”是新时期西方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的新工具之一
        (二) 互联网“虚拟社区”对青少年的蚕食格外令人担忧
        (三) 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出现使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大
第三章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加强互联网“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把握互联网“虚拟社区”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
        (一) 理论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坚实基础
        (二) 内容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
    二、适应互联网“虚拟社区”信息传播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 变单向教育为双向交流
        (二) 变单纯灌输教育为主动灌输和引导相结合
        (三) 变抽象为具体
        (四) 变被动为主动
        (五) 变单一呆板为灵活多样
    三、适应互联网“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一) 网络信息时代对教育者信息素质的要求
        (二) 健全和完善政工队伍
    四、探索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 推进两课教学改革
        (一) 构建与互联网络相适应的高校“两课”教学工作机制
        (二) 加强“两课”教学的网络载体建设
        (三) 增补“两课”教学内容,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虚拟社区居民对有害信息的自觉抵制作用
        (一) 正面引导,耐心疏导,使广大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相信自身对网络“虚拟社区”有害信息的辨别力
        (二) 做好互联网“虚拟社区”大学生居民的心理咨询,并规范他们的日常网络行为
        (三) 强调家庭教育地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强网络“虚拟社区”青少年居民对有害信息的抵制能力
        (四) 要充分重视开展网民网络行为道德宣传教育活动,重视网上德育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和社区服务[J]. 夏学銮.  中国社会工作. 1998(03)



本文编号:3579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79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