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知识经济视野下高校科研人员义利协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0 17:11
  从欧美率先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以来,21世纪全球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如果说,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最佳时机,那么,面临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中国就再也不能错过,否则,真要被世界遗忘了。知识经济本质上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知识的生产、传播、开发利用与运用几个环节。而高校作为社会的大脑,拥有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产、学、研等方面大有可为,对推动我国的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号角应该首先在高校吹响。高校要承担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引领者的角色,就必须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开发利用等环节提高质量。其中,知识的生产是前提与基础,知识的传播是关键,知识的开发利用是目的与价值实现。高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个关键的主体。大部分高校教师既教书育人,又科研创新,从科研这个视角来看,他们是高校科研人员中不可缺失的一员,高校科研人员还包括专门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研究的研究人员(这部分人员相对较少,高校大部分科研人员都身兼教学)。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与积极性,是推动知识经济顺利发展的起点与前提。而要激励好高校科研人员,核心的工作就是协调好其...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路径与可能的创新点
        (一) 研究路径与方法
        (二)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科研人员义利之辨
    一、高校科研人员义利之概念
    二、高校科研人员义之范畴
        (一) 象牙塔内之义
        (二) 象牙塔外之义
    三、高校科研人员利之范畴
        (一) 内含利益
        (二) 校内利益
        (三) 综合利益
    四、高校科研人员之义利协调
第三章 高校科研人员义利失衡之现状与原因
    一、高校科研人员义利失衡之现状
        (一) 学术牺牲
        (二) 学术低效
        (三) 学术无为
        (四) 学术造假
    二、高校科研人员义利失衡的原因
        (一) 知识的经济地位前移
        (二) 知识生产中的影响
        (三) 知识流通不畅
        (四) 知识价值定位的就近优越性规律的影响
        (五) 知识及其价值量化模糊
        (六) 知识生产者的心理影响
第四章 高校科研人员义利协调的对策
    一、正视、把握知识经济机遇
    二、强化学术自治提高学术自由
    三、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
        (一)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二)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三)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四) 加强学校专利申请
        (五) 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促进知识运动链上的价值连动
    五、准确量化知识及其价值
    六、改善知识生产者的义利心理效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 金永红,毛丽青.  电子知识产权. 2007(02)
[2]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J]. 刘书正,范春英.  管子学刊. 2007(01)
[3]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唐洪伟,孙显彬,文妍.  中国科技信息. 2007(04)
[4]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与启迪——从义、利观的视角分析[J]. 糜海波.  学术论坛. 2006(10)
[5]“义”与“利”的和谐共生[J]. 张秀青.  甘肃教育. 2006(19)
[6]尴尬的“真科学” 玩火的黄禹锡[J]. 朱效民.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6(03)
[7]论大学松散结合组织特性的知识根源[J]. 樊平军,毛亚庆.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6)
[8]关于知识测度理论与方法的思考[J]. 魏和清.  当代财经. 2005(07)
[9]高校教师的需要特点及其激励研究[J]. 刘彦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10]跨国公司全球R&D活动中的知识流动机制研究[J]. 元利兴,宣国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09)



本文编号:3664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664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