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在校研究生生活目的与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10:13
  本研究从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对改善高校研究生生存状态的意 义这一切合点出发,以福州的三所高校的370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 利用以意义治疗为理论根基并能体现个体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意义感的《生 活目的测验》作为研究测试工具,结合访谈法与资料搜集法,力图找出影 响高校硕士研究生在校生存状态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具备看好的就业前 景、良好的专业素质、明确的考博意向、满意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状 况以及那些属于同等学历类别的硕士研究生在《生活目的测验》上的得分 明显地高于在这些方面自我评价不高、表现消极的硕士研究生和在生源性 质上属于应届本科或往届本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另外,被试的生源性质、 躯体状况、人际关系还会与年级、性别、文理、专业背景、情感架构、经 济状况、家庭类型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到被试生活目的与意义的获 得。最后,本研究立足于《生活目的测验》的测试结果并吸取意义治疗理 ...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一)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二) 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学术成果状况
        2.当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二、意义治疗理论的时代价值
三、意义治疗简介
    (一) 意义治疗产生的背景及其理论溯源
        1.时代背景
        2.个人独特经历
        3.存在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4.意义治疗理论是对弗洛伊德、阿德勒思想的扬弃
    (二) 意义治疗核心理论介绍
        1.意义治疗的含义
        2.意义治疗三个理论假设
        3.意义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对象
        4.主要的施治技术
四、意义治疗理论的现实意义与本研究的理论构想
五、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2.测试工具
    3.抽样方法与被试构成
    4.研究步骤
    5.研究方法
六、开放性问卷的调查结果
七、在校研究生《生活目的测验》(PIL)结果
    1.因素的主效应检验
        1.1 就业前景(M)对PIL总分有显著的主效应
        1.2 专业素质(N)对PIL总分有显著的主效应
        1.3 考博意向(O)对PIL总分有显著的主效应
    2.因素间的交互效应检验
        2.1 “年级”与“生源性质”对PIL总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2.2 “文理”与“情感架构”对PIL总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2.3 “家庭结构”与“经济状况”对PIL总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2.4 “学生类别”与“性别”对PIL总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2.5 “躯体健康”与“人际关系”对PIL总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2.6 “人际关系”与“经济状况”对PIL总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八、分析与讨论
    (一) 对主要效应的分析与讨论
        1.就业前景
        2.专业素质
        3.考博意向
    (二) 对交互效应的分析与讨论
        1.“年级*专业背景”的交互作用
        2.“文理*情感架构”的交互作用
        3.“家庭类型*经济状况”的交互作用
        4.“生源性质*性别”的交互作用
        5.“躯体状况*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
        6.“人际关系*经济状况”
    (三) 来自《生活目的测验》的结论
九、《生活目的测验》结果的含义
十、意义治疗理论对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 研究生群体本身应该注重自我教育
        1.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2.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
        3.确立学习目标与努力方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4.注重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二) 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1.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
        2.关注研究生的情感困惑
        3.加强对学生专业意识与就业观念的正确宣传、教育和引导
        4.训练学生自决的能力
        5.培养富于责任感的个性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注研究生受挫——研究生受挫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 曾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2]研究生群体的挫折心理及应对[J]. 刘永海.  中国研究生. 2004(03)
[3]加入社团: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新途径[J]. 陈平.  中国研究生. 2004(03)
[4]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三大倾向[J]. 何苗,王军,黄曙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5]当前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剖析及对策初探[J]. 林玲,黄争舸.  高等农业教育. 2004(06)
[6]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研究生人群心理压力探析[J]. 雷丽萍,丁库克,陈改清.  教育发展研究. 2004(06)
[7]浅析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J]. 孔繁英.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8]社会文化转型与研究生价值取向、对策探讨[J]. 赵宴群.  兰州学刊. 2003(03)
[9]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裴学进.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3(02)
[10]弗兰克尔:精神的超越力量[J]. 卢愿清,杨韶刚.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本文编号:3703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703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