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前硕士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情绪状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6 08:08
  在就业压力研究领域中,针对就业压力及其带来的情绪问题,一般的研究都将重点放在应激或是应对上。的确问题的解决及外界的支持直接关系到压力和情绪的产生,但针对就业这个问题,很多外界的客观因素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本研究中将关注个体可以把握的主观因素,以更有效地改善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时的情绪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编制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卷,了解硕士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来源、状况及情绪状态;探讨就业压力、情绪调节策略、情绪状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探讨硕士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时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探讨就业压力、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状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量化关系。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硕士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格鲁斯的情绪调节问卷、焦虑自评问卷(SA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南京市的硕士毕业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运用因素分析探讨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源,采用方差分析了解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状况、情绪调节状况、焦虑程度状况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并用回归分析法对就业压力、情绪调节、焦虑程度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南京市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水平处于中...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焦虑的相关研究
        2.1.1 焦虑的含义
        2.1.2 焦虑的理论
        2.1.3 具体的就业焦虑研究
    2.2 情绪调节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2.2.1 情绪调节的定义
        2.2.2 情绪调节过程模型理论
        2.2.3 情绪调节策略
        2.2.4 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现状
    2.3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2.3.1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2.3.2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
        2.3.3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2.4 各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方法
    3.6 研究步骤
4 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4.1 目的
    4.2 问卷编制程序
    4.3 问卷的预测
        4.3.1 被试的选择
        4.3.2 施测
        4.3.3 项目分析
    4.4 信效度分析
        4.4.1 研究生就业压力问卷分析与修订
        4.4.2 焦虑问卷
        4.4.3 情绪调节问卷
    4.5 小结
5 问卷的正式施测及结果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工具
        5.1.2 研究对象
        5.1.3 统计方法
    5.2 研究结果与分析
        5.2.1 问卷信、效度分析
        5.2.2 就业压力、焦虑、情绪调节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状况
        5.2.3 各量表之间的相关研究:
        5.2.4 人口学变量差异检验
        5.2.5 各变量之间关系的量化分析
6 分析与讨论
    6.1 关于硕士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编制的分析
        6.1.1 硕士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的编制
        6.1.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6.2 现状的讨论
        6.2.1 硕士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的讨论
        6.2.2 硕士毕业生焦虑现状的讨论
        6.2.3 硕士毕业生情绪调节策略现状的讨论
        6.2.4 硕士毕业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讨论
    6.3 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6.3.1 各变量在文理科上的差异检验
        6.3.2 各变量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6.3.3 各变量在有无工作经验上的差异检验
        6.3.4 各变量在已婚未婚上的差异检验
    6.4 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
        6.4.1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研究的讨论
        6.4.2 各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的讨论
        6.4.3 小结
    6.5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 研究总结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不足
        7.2.1 取得的进展
        7.2.2 存在的不足
    7.3 建议
        7.3.1 减少压力源
        7.3.2 运用情绪调节策略
        7.3.3 提高自我效能感
    7.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743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743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