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消费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8 13:52
  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我们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但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很多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问题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消费伦理是伦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培养大学生高尚品格为着力点,开展对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的研究。力图综合运用伦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知识等对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下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消费的几个特点;并针对大学生消费的成人化、成才化、时尚性、依赖性、职业性等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找出大学生消费伦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淡化了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消费中的享乐主义倾向严重、消费中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消费和成才脱离的现...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消费伦理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第2章 高校大学生消费伦理的现状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2.1.1 成人化
        2.1.2 成才化
        2.1.3 时尚性
        2.1.4 依赖性
        2.1.5 职业性
    2.2 大学生消费伦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淡化了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
        2.2.2 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
        2.2.3 消费中的享乐主义倾向严重
        2.2.4 消费中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2.2.5 消费方式和成才目标相脱离
    2.3 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3.1 影响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社会因素
        2.3.2 影响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教育因素
        2.3.3 影响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个人因素
    2.4 偏离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消极影响
        2.4.1 偏离基本伦理素质要求,则会影响公民整体素质提高
        2.4.2 偏离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则会动摇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
        2.4.3 偏离消费伦理素质,则会影响大学生立志成才
第3章 与时俱进,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消费伦理观
    3.1 “黜奢崇俭”的消费伦理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1.1 中国“黜奢崇俭”思想的内涵
        3.1.2 “黜奢崇俭”思想的现实意义
        3.1.3 “黜奢崇俭”思想的辨证理解
        3.1.4 培养“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消费伦理观
    3.2 “艰苦奋斗精神”是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
        3.2.1 “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
        3.2.2 “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
        3.2.3 “艰苦奋斗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3.2.4 培养节俭与勤劳紧密结合的消费伦理观
    3.3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应遵循的原则
        3.3.1 适度消费的原则
        3.3.2 爱心与责任感的消费原则
        3.3.3 轻物质消费、重精神追求原则
        3.3.4 科学消费的原则
        3.3.5 和谐消费的原则
第4章 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4.1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培养方法
        4.1.1 消费伦理观理论灌输法
        4.1.2 消费伦理观实践养成法
        4.1.3 消费伦理观心理调节法
        4.1.4 舆论引导教育法
        4.1.5 环境熏陶感染法
    4.2 对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的对策
        4.2.1 坚持高校课堂教学主渠道
        4.2.2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
        4.2.3 以社会实践为途径
        4.2.4 以日常管理为手段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5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745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6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