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困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05-19 20:08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困境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我国高校长期存在的专业化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通识教育成为近年来在中国高等教育界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高校如何学习与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通识教育这一途径实现培养“全人”、“完人”的目的,已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研究刻不容缓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是在通识教育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然而通识教育的推广实施在诸多方面仍遭遇到困境,导致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尽管如此,许多高校由于认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仍对通识教育进行着不断的探索。这其中,高校自身定位、对通识教育的理解、通识教育实施体系设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组织、对通识教育的评价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通识教育体系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即国家、社会、家庭以及高校进行探析,把握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为我国高校研究通识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简要介绍了通识教育在美国与我国的提出,并选取部分实施通识教育时间较长的美国高校和我国高校作为案例,做了简要介绍,论述了我国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异同以及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2)对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包括外部环境问题和高校内部的问题。外部环境问题主要是国家、社会和家庭方面与通识教育的矛盾,高校内部问题则指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和实施问题。 3)对推进通识教育的基本途径进行讨论。主要从通识教育在高校的目标设计、实施制度设计,再到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方面提出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途径。 4)针对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途径,从通识教育实施的宏观方面提出完善通识教育基本途径的对策建议,包括大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用通识教育理念引导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依据高校定位确立通识教育目标以及强化师生对通识教育的自觉意识。
【关键词】:通识教育 探索 困境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0-12
  • 1.2.1 通识教育概念10-11
  • 1.2.2 通识教育理论基础11-12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12-15
  • 1.3.1 国内外已有研究12-14
  • 1.3.2 国内外研究述评14-15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2 通识教育的提出和历史演进——以美、中高校为例16-25
  • 2.1 通识教育在美国16-19
  • 2.1.1 通识教育理念在美国的提出与演进16-17
  • 2.1.2 通识教育在美国的实施简况17-19
  • 2.2 通识教育在中国19-25
  • 2.2.1 通识教育理念在中国的尝试与争议19-22
  • 2.2.2 通识教育在中国的实施简况以及与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22-25
  • 3 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的问题25-33
  • 3.1 通识教育实施的外部环境问题25-27
  • 3.1.1 国家对高校教育要求的矛盾25-26
  • 3.1.2 社会及家庭需求与通识教育的矛盾26-27
  • 3.2 通识教育实施的高校内部环境问题27-33
  • 3.2.1 高校通识教育的认知问题27-29
  • 3.2.2 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问题29-33
  • 4 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设计33-41
  • 4.1 通识教育的总体设计33-36
  • 4.1.1 通识教育实施的目标设计33-34
  • 4.1.2 基于通识教育要求的培养制度设计34-36
  • 4.2 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36-41
  • 4.2.1 通识课程设计36-39
  • 4.2.2 通识课程的实施39-41
  • 5 完善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环境的对策建议41-46
  • 5.1 完善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的外部环境的对策建议41-43
  • 5.1.1 增强国家的系统教育意识,推动大中小学教育密切衔接41-42
  • 5.1.2 用通识教育理念引导社会人才评价理念42-43
  • 5.2 完善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的内部环境的对策建议43-46
  • 5.2.1 依据高校定位确立通识教育目标43
  • 5.2.2 强化师生主体意识,推动通识教育43-46
  • 6 结论与展望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增俊;香港高校通识教育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3 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4 朱自强;;通识教育与现代大学[J];高教探索;2009年06期

5 陈敏生;潘梅芳;;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2年02期

6 李帅军;卢盈;;从“趋同现象”审视我国高校的发展[J];高教探索;2012年03期

7 史彩计;;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评价的一种方法:课程嵌入式评价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2期

8 汪筱兰;沈耀良;;“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由大类招生想到的[J];中国人才;2010年22期

9 武卫红;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10 杨秀芹;陶美重;;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困境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79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e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