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6 11:06
  自1974年美国人费登伯格提出职业倦怠以来,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延伸到教育教学领域。对教师耿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一个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教师职业倦怠最核心、最典型的表现。 本研究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问卷(修订版)”对四川美术学院202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普遍存在,只是还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就教师个体而言,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与其年龄、学历、职称、任教学科、每周工作量的大小等均存在一定的联系。比较而言,51岁以上教师的情绪衰竭度最高,25岁以下青年教师最低;而46-50岁阶段的教师对待学生更为积极,26-30岁阶段的教师则消极一些;20-25岁阶段的教师最为认同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而46-50岁阶段的教师的认同度要略低一些;在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评价上,20-25岁阶段的教师体现出了更强的信心,51岁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则保守一些。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者在情绪衰竭与非人性...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
    2.2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
    2.3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2.4 对教师职业容易产生倦怠的归因研究现状
    2.5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2.6 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模式
    2.7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3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发放形式
    3.4 统计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
    4.2 教师工作倦怠的差异比较
5 对策建议
    5.1 剖析倦怠成因,促使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现象及教师职业内涵
    5.2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消除倦怠影响
    5.3 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5.4 有针对性的实施干预
    5.5 增强教师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
附件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46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846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