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革命年代的政治文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研究(1922-1927)

发布时间:2017-05-22 10:06

  本文关键词:革命年代的政治文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研究(1922-1927),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二十年代,社会学成为中国“时髦的”学科。在李大钊的提议和于右任的支持下,因学潮改组而成上海大学(1922—1927)也成立了社会学系。学校为学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学系的迅速发展又使学校声名远播,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求学者和前来讲学的社会各界人士。本文以“学科史”为研究视角,运用“政治文化”的概念,重建史实的同时,揭示上大社会学系的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具体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 第一,追溯上大社会学系产生的原因和经过,主要从学校情况和时代背景两个方面着手。上海大学系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不同派系的介入为社会学系的曲折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介绍社会学系在中国高校的发展,考察上大社会学系成立的时代背景,梳理其成立的过程。 第二,以时间为纬,细述社会学系在短短不到五年时间的曲折发展。最初,校务长邓中夏、系主任瞿秋白为社会学系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内容、延请教师、编写教材等方面。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社会学系迅速扩张,但也并非一帆风顺。1924年双十节“天后宫惨案”导致派系矛盾的升级,最后瞿秋白不得不辞去系主任,离开上海大学。施存统接任系主任后精简了学程,在学校遭受武装解散后仍坚持办学。五卅运动前后,许多师生投身革命,同时新的人员进入上大社会学系,注入了新的活力。1926年,彭述之接任系主任,一年以后,上海大学被迫关闭,也意味着社会学系的终结。 第三,上大社会学系堪称“连接教室和街头”的典范,可以从三个层面考察其“桥梁”作用。首先,生动活泼的课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及平民夜校的举办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证明;其次,以五卅运动、非基督教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为例,突出上大社会学系师生在历次重大革命活动中的贡献;最后,梳理社会学系师生研究的主要问题,针对他们所信奉及批判的各种“主义”进行分析。 社会学系作为上海大学的特色学系,伴随始终,对学校由“弄堂大学”成长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红色学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来此求学或工作的包括政治、军事、学术等各领域众多人才,社会学系的功绩不仅体现在对上海大学的影响上,对三十年代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左翼文化的盛行、革命队伍的壮大均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上海大学 社会学系 革命 政治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绪论11-21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11-13
  • 二、研究现状13-18
  • 三、相关史实的考证与研究对象的说明18-20
  • 四、研究方法与难点20-21
  • (一)研究方法20
  • (二)研究难点20-21
  • 第一章 上海大学及其社会学系的成立21-33
  • 一、上海大学的由来21-27
  • (一)东南高师学潮风波21-25
  • (二)国共两党合作办学25-27
  • 二、上大社会学系的初设27-33
  • (一)中国高校设立社会学系的开端27-29
  • (二)上大社会学系的初创29-33
  • 第二章 曲折发展中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33-57
  • 一、瞿秋白主系时期的上大社会学系33-44
  • (一)学校的经费紧张与学系的迅速发展33-37
  • (二)四面八方而来的求学者37-39
  • (三)课程的设置与频繁的变更39-44
  • 二、党派之争与学系的发展44-51
  • (一)“党化教育”之为何党44-46
  • (二)天后宫黄仁事件46-48
  • (三)派系矛盾的升级与上大的人事更替48-51
  • 三、施存统主系之后的社会学系51-57
  • (一)施存统对社会学系的贡献51-52
  • (二)川流不息的洪流52-54
  • (三)彭述之与社会学系的终结54-57
  • 第三章 连接教室与街头57-74
  • 一、读“活的书”57-63
  • (一)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课堂57-59
  • (二)课外学习:报刊、社团与交流会59-61
  • (三)学以致用:开办平民学校61-63
  • 二、熔入革命的洪流63-68
  • (一)五卅运动中的一面旗帜63-65
  • (二)非基督教运动中的声明65-66
  • (三)妇女解放与投身革命66-68
  • 三、“问题”与“主义”并重的社会学系68-74
  • (一)研究的问题69-70
  • (二)信仰的主义70-72
  • (三)批判的主义72-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82
  • 附录一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大事年表82-87
  • 附录二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烈士名单87-92
  • 附录三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名单92-97
  • 致谢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立波;;最早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J];党史博览;2011年07期

2 吴家华;李硕勋与《中国学生》杂志[J];北京党史研究;1997年06期

3 郑文祥;论五卅运动前后上海学生运动的统一和分化[J];学术月刊;2000年03期

4 阳翰笙;;回忆上海大学[J];新文学史料;1984年02期

5 王凌云;;瞿秋白与上海大学——兼论瞿秋白的教育思想[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6 罗敏;;养成建国人才:上海大学教育宗旨缘由分析[J];学术探索;2012年01期

7 桑兵;;大学与近代中国——栏目解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茅盾;;五卅运动与商务印书馆罢工——回忆录[七][J];新文学史料;1980年02期

9 罗敏;;邵力子创办20年代上海大学的实践及理念[J];学术探索;2013年03期

10 杨婧宇;;上海大学与第一次国共合作[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革命年代的政治文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研究(1922-1927),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85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