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建构与验证

发布时间:2017-05-28 09:0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建构与验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而另一方面,学生教育质量下降,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过度教育或者说教育质量低下已经违背了国家倡导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大学生面临就业与职业发展双重压力的背景下,就业能力逐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展开研究。 为了更好的能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剖析构建,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接轨,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组成,建立就业能力模型,并为高校就业能力的培养措施和开发路径的研究提供参考。 为此,本研究首先采用开放式的问卷,对企业人员、人才交流中心和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在校学生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访谈,来提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各方面行为、心理特征,经过专家进一步确认,并在参阅、借鉴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编制问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最终形成包含35项指标的正式量表,建立就业能力因子模型。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因子模型能否得到别的样本的支持,主要考察“交叉效度”,利用结构方程线性建模技术,建立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模型的各个拟合值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最终获得包括六个维度的就业能力模型:社会适应品质、实践执行能力、人际处理能力、智慧胜任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开放性问卷的深入归纳与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并且高校在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的认知问题上与企业存在不一致。因此,本研究主要选取从高校的视角出发剖析差异性的原因,并且提出,作为就业能力培养主体的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建立沟通机制,克服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方面,完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开发路径。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和模型的构建,既一定程度丰富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也对高校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评价等方面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值得以后的继续努力与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结构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9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0-12
  • 1.1.2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2-13
  • 1.1.3 国内就业能力研究不足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5
  • 1.2.1 研究目的13-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15-19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15-17
  • 1.3.2 研究方法17-19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9-39
  • 2.1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19-27
  • 2.1.1 能力研究述评19-20
  • 2.1.2 就业能力研究的历史沿革20-24
  • 2.1.3 国外就业能力概念24-26
  • 2.1.4 国内就业能力概念26-27
  • 2.2 本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界定27-29
  • 2.3 就业能力结构研究述评29-35
  • 2.3.1 国外就业能力结构研究回顾29-32
  • 2.3.2 国内就业能力结构研究回顾32-35
  • 2.4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初步构建35-39
  •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实证分析39-57
  • 3.1 研究目的与步骤39
  • 3.2 研究工具39-41
  • 3.2.1 问卷项目归纳39-40
  • 3.2.2 问卷编制40-41
  • 3.3 研究过程41-42
  • 3.4 结果与分析42-48
  • 3.4.1 项目筛选42-43
  • 3.4.2 探索性因素分析43-48
  • 3.5 调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48-52
  • 3.5.1 信度分析48-49
  • 3.5.2 效度分析49-52
  • 3.6 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验证52-57
  • 3.6.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53-55
  • 3.6.2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研究过程与模型拟合情况55-57
  •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能力开发57-68
  • 4.1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性——基于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57-62
  • 4.2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性原因探析——从高等教育培养视角出发62-64
  • 4.3 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64-68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8-72
  • 5.1 研究结论68-70
  • 5.2 研究的创新点70-71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7
  • 附录77-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4-85
  • 致谢85-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从武;;略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2 熊书银,黄登婕;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张互桂;;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5 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M·L·戈德斯密德;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中介[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7 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郑学宝;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邵海燕,胡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5期

10 余新丽;刘建新;;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漪文;基于能力框架的HRST能力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建构与验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2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