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6 21:30

  本文关键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鲁东大学》 2013年

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邱建国  

【摘要】: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体育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体育活动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体育品德的长期过程。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我国体育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青少年对生理卫生知识、体育锻炼常识掌握不够,身体素质偏低,体育素养整体呈现一种“失调”状态。因此,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深入研讨迫在眉睫。 本研究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遵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得出了影响青少年体育素养目标体系实现的五个因素:体质素质、心理素质、经济生活水平、各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学校体育锻炼方针和措施。本着以人为本、社会需要的原则,构建了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目标体系和以两项显性指标——体能储备与运动素质、体育常识与技能和五项隐性指标——体育情感与运动态度、体育兴趣与运动习惯、自我督促健身的能力、自身健康状况评估能力、自我休闲和创新运动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全面认识,提出了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对策性建议: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培养青少年终生体育意识;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传承文化,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拓展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完善体育活动环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利用大众传媒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构建多元化体育素养培养模式;建立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静萍;健康体育下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陈雁飞,胡峰光,代浩然;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行为与家长体育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3 余文斌;;谈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建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李英心;;对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1995年04期

5 焦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秦翠萍;赵勇;;论体育文化素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7 杨文运,东明,焦臣道;新时期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改革与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李静;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9 葛鸿;高加良;;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浅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吴隆嫒;;普通高校体育素养教学设计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陈兴亮;罗清扬;;四川省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王英武;体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陈光玖,张超慧,冯建强,唐书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纪进;徐雄杰;;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之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10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新颖;种焕朝;田麦久;汪鸿;赵焕彬;郝选明;王培勇;邓树勋;黄力平;;体能系统的概念形成四维性[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于秀;张静;孙夕鹭;;中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8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9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秦钟瑀;;体育课的反传统教法[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汪继兵;自控锻炼对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荣合兴;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衔接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黄传婷;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房绍运;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小学体育设施社会开放状况调查[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胡晨曦;三峡大学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王淑玲;乌鲁木齐市部分中学体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莹;武汉市部分初级中学校内运动会开展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张亚军;上海市国际学校与普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宋呈祥;上海男子散打队“09”全运赛前机能水平和专项强度的监测与评定[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汪彬;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居民群众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靖;高菲菲;;对小城镇体育发展策略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2 王则珊;终身体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3 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杜国如,董莉萍,曹社华,罗小平,巫文辉;改革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侯广斌;;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6 王丽娟;;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余文斌;;谈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建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郑国荣;论大学生体育素养[J];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9 刘谦,胡安义;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及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张铁明;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发展趋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赵秀红 实习生 苗艳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陈至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教育部部长 周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成军;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琳英;论高校体育教师的素养[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焦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陈琦;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J];体育学刊;2002年06期

4 杨忠;;刍议新时期职校学生体育素养评价[J];职业;2009年12期

5 姜晓玲;;略谈加强大学生体育素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6 简章桥;;如何培养职业学院学生的体育素养[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年03期

7 历祥英,李跃年;加强大学生体育审美意识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11期

8 邹德敏;;提高高中班主任队伍体育素养初探[J];科学教育;2004年05期

9 冯强,杨洪波;曲靖师范学院 2 0 0 1级公共体育课情况调查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向征;高校体育的核心在于体现健身体育思想[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秀;张静;孙夕鹭;;中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于秀;张静;孙夕鹭;;中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赵文秀;;创建学习型学校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力;[N];中国体育报;2009年

2 记者 江红;[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杨华娟;[N];中华新闻报;2004年

4 曹治业(上蔡县洙湖镇二中);[N];驻马店日报;2005年

5 郑丽坤;[N];吉林日报;2010年

6 小力;[N];中国体育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平萍;[N];中国体育报;2009年

8 江苏省灌云县沂北中心小学 方雪;[N];中国体育报;2009年

9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中学 舒海兵;[N];学知报;2011年

10 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钱利民;[N];中国体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王晖;体育课程内容对普通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庆波;对两名初二学生体育素养提高的过程分析及规律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爽超;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3 李文静;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考量[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邱建国;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5 李楠;阳光体育背景下唐山市城镇中学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林霞;沈阳市高校学生体育素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7 孙浩天;北京市中小学校长体育素养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8 刘彬;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传承[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小祎;高校篮球课学习成绩量化式评价实验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10 童甜甜;上海市小学家校体育合作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42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e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