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普通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17:29

  本文关键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1年

普通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马阐礼  

【摘要】: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加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和以学生本位而不以知识本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国家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以自然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潜在资源,它不仅可以照顾到本校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适应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因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有助于体育教师知识水平的进步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课程论为理论指导,以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和体育教学要求为背景,结合江苏省震泽中学实际,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这对于构建震泽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震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结论认为: 1、学校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一定的成果,体育教师能够较为主动的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但课程意识较薄弱,开发能力不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2、学校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够全面,球类和体操类项目的开发较好,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田径项目还有欠缺,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3、体育场地器材还有所欠缺,没有自制器材,少部分场地和器材有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开发,说明体育教师有一定的开发意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33.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兰佃;李树怡;;论体育校本课程文化资源开发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陶玉流;王螽庆;;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李唯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4 杨洪辉;“校本管理”理念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刘英琦;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特色创建[J];教学与管理;2004年16期

6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评论;1999年01期

7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4期

8 房洪波;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景晓娜;辽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10 阎智力,金玉光;我国体育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高翔;[N];中国教师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玲;《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淑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肖梅;论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旗;;《语文教学论》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黄石卫;中小学素质教育与主要心理素质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杨志民;席莉;宋旭;;影响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林玉霞;黄艳云;;大学英语课程“生态失衡”的调查及对策——教学内容应与教学对象保持动态平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6 姚文忠;;论陶行知的课程理论[J];爱满天下;2004年04期

7 黄时璋,陈思奇;浅析新体育课程下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陈冰鸣;发散性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罗勇;;安顺市初中生运动参与及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杨玲;;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研究报告——当前中小学在校本研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姜河;张永华;;发挥信息技术教师作用,促进校本培训发展[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5 王希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素质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刘义华;李敏;;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苏海鸣;;高师视唱练耳三部教材比较分析[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盲校特殊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实验研究"课题组;刘岩华;;盲校特殊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6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庄绍文;义务工作的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篮球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D];河北大学;2007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国旺;湖北省武汉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瑜伽教学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宫伟伟;促进高中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刘德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倪萍;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曼红;教师的课堂情境知识及其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谌启标,柳国辉;美国中小学的“校本管理”改革探略[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王焕丽;试论教师积极性的激励[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袁革,魏银彬,孟国荣;少数民族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2年10期

7 王伟廉;教育研究中的“中介”问题探讨——兼谈课程编制的中介作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陈天霞,余鲁军,佘钥,高建宇;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鲍维奎;浅谈自制教具的意义和作用[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7年04期

10 张文军;后现代课程观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宪军;;新课程下体育教师难于践行校本课程的思考[J];体育师友;2009年06期

2 温一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角色转换[J];惠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邓桂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角色转换[J];新课程(教研);2010年01期

4 黄英豪;;挑战与机遇共存——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体育教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5 王麟;曹荣芳;;新农村义务教育时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虑[J];运动;2011年01期

6 刘凯;;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张磊;孙有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体育教师专业自主研究[J];文教资料;2006年33期

8 张波;;催生中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探微[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6期

9 陈淑奇;王冬冬;龚正伟;;探析制约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安治;;新课程标准下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云;;谈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培养[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2 唐东阳;;综合性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谷磊;刘毅;;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大光;;学校心理辅导呼唤着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葛敏娜;邱金良;;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的现实抉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6 王强;;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印青松;;丹阳市初中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剑;陈开梅;;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与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姜绍强;;山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10 蔡丰海;朱小麟;牟海萍;;体育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卫辉市第九中学 蔡玉全;[N];中国体育报;2009年

2 沈丘县一高 李慧丽;[N];周口日报;2009年

3 部国华;[N];中国体育报;2009年

4 商丘市第二回民中学 李磊;[N];商丘日报;2009年

5 中国食品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理事长 杨则宜;[N];中国体育报;2009年

6 山东枣庄市书院小学 李正成;[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四川省中江县南华镇中心小学 彭勇;[N];中国体育报;2010年

8 盘县平关镇中学 邹合新;[N];六盘水日报;2010年

9 河南省汝州市 路龙伟;[N];学知报;2011年

1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李燕;[N];中国体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升;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张长城;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汤利军;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康泰.安东尼.斯蒂芬;塞拉利昂独立后田径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王静;美国德克萨斯州儿童青少年肌肉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平;唐山高中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调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诚钧;上海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宁;咸阳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珊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入职前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雪光;陕西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贤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教育阶段性特点期望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孝华;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马阐礼;普通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丁士良;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79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1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