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腘绳肌柔韧性、大腿力量与腘绳肌静息长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1-18 16:58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体育大学》 2011年

腘绳肌柔韧性、大腿力量与腘绳肌静息长度的关系

王爱文  

【摘要】:胭绳肌拉伤是非常常见的运动性损伤,特别是在短跑、跨栏、跳跃等需要下肢爆发力的项目中发病率很高,有研究表明肌肉的静息长度是肌肉损伤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柔韧性与股后肌群静息长度的关系以及大腿力量对股后肌群损伤的影响,为胭绳肌损伤的预防性训练手段的制定提供生物力学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通过等速测试获得受试者膝关节肌肉力矩的数据,利用运动捕捉系统完成整个过程的运动捕捉,计算整个过程的股二头肌(BF)、半腱肌(ST)半膜肌(SD)的肌肉长度,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柔韧性有一定差异的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假设:(1)股后肌群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其股后肌群静息长度长。(2)大腿同侧,双侧力量平衡的运动员股后肌群静息长度长。 结论: (1)柔韧性好的受试者左右两侧的肌力有不平衡的趋势。 (2)柔韧性对屈伸膝肌力比的影响并不显著 (3)股后肌群最大屈膝力矩时的屈膝角度受其柔韧性的影响。腘绳肌柔韧性越好,其最大屈膝力矩时的屈膝角度越小 (4)股后肌群最大屈膝力矩时的屈膝角不代表胭绳肌静息长度。 (5)股后肌群静息长度不受胭绳肌柔韧性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80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
  • 2 文献综述10-17
  • 2.1 腘绳肌的解剖形态10-11
  • 2.2 腘绳肌损伤风险因素11-15
  • 2.2.1 肌肉的附着点和肌肉的解剖特点12
  • 2.2.2 缺乏柔韧性12-13
  • 2.2.3 腰姿和核心稳定性13
  • 2.2.4 疲劳13
  • 2.2.5 热身不充分13-14
  • 2.2.6 腘绳肌相对于股四头肌力量不足14
  • 2.2.7 峰值力矩出现的角度14
  • 2.2.8 伤病影响14-15
  • 2.2.9 年龄因素15
  • 2.2.10 步态的不对称15
  • 2.2.11 遗传因素15
  • 2.3 选题依据及意义15-17
  • 3 研究方法17-31
  • 3.1 测试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20
  • 3.2.1 原始数据的采集17-20
  • 3.3 数据处理20-31
  • 3.3.1 柔韧性评价20-21
  • 3.3.2 运动学计算21-27
  • 3.3.3 肌肉力与肌肉力矩计算27-30
  • 3.3.4 肌肉静息长度计算30
  • 3.3.5 数据平滑过程30-31
  • 3.4 数据分析31
  • 4 结果31-38
  • 4.1 腘绳肌柔韧性31
  • 4.2 屈伸肌力矩31-34
  • 4.2.1 双侧力量比32
  • 4.2.2 屈伸膝力量比32-34
  • 4.3 腘绳肌最佳角度34-37
  • 4.3.1 最大屈膝力矩34-35
  • 4.3.2 腘绳肌最佳角度35-37
  • 4.4 腘绳肌静息长度37-38
  • 5 讨论与建议38-42
  • 5.1 双侧力量比38-39
  • 5.2 屈伸膝力量比39
  • 5.3 腘绳肌最佳角度39-40
  • 5.4 腘绳肌静息长度40-41
  • 5.5 局限性分析41-42
  • 6 结论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48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众观;对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原因及预防的探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邓卫权,郝君,霍焱;高校跑、跳类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原因及预防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李雪凡;;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龚文全;张凯;李兵;;田径运动员腘绳肌拉伤机制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2 郑艳芳;;田径运动员腘绳肌拉伤的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3期

    3 冯传诚;李恩荆;;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训练学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4 刘卉;霍科林;于冰;;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5 许凯声;林维培;陈剑英;虞露长;黄志华;;电针围刺加中药热敷治疗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训练学因素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三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邵延磊;提高股后肌群力量和柔韧的实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杨芳;短跑运动员大腿后群肌肉力量训练理论分析及训练方法设计[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3 曾显钱;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保英;田径运动员后股肌群损伤的治疗及预防[J];福建体育科技;1995年04期

    2 王星耀;电针配合推拿手法早期治疗急性股后肌群拉伤[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王金龙;急性损伤的处理[J];田径;1999年11期

    4 夏伟恩;怎样预防大腿后侧肌肉拉伤[J];田径;2000年03期

    5 王安利;王教授专栏——田径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田径;2001年02期

    6 王安利;训练、疲劳及过度疲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③[J];田径;2001年10期

    7 王安利;田径运动员肌肉拉伤的防治[J];田径;2002年06期

    8 曾昭濂;运动员股后群肌损伤的原因与防治[J];田径;2004年01期

    9 孙健;大腿后肌群对短跑运动的作用及训练途径[J];田径;2004年02期

    10 王留东;田径训练中拉伤原因浅析[J];田径;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凡;施建农;;幼儿柔韧性训练[J];父母必读;1993年06期

    2 叶伟,林有雅;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柔韧性训练[J];福建体育科技;1994年02期

    3 吕望山;郑月平;;柔韧性是“拉韧带”拉出来的吗?[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年02期

    4 何平贵;;论武术之柔韧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5期

    5 温力;武术训练中膝踝关节柔韧性的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6 赵国雄;;加强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柔韧性素质训练[J];浙江体育科学;1986年01期

    7 王梅;按摩器刺激对提高体育院系体操专业学生柔韧性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6期

    8 刘晓娟;;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2年03期

    9 邱春;翟德平;;少儿体操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3年02期

    10 吕辉;宁魁;;谈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关节柔韧性训练[J];游泳季刊;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杨述华;邵增务;孟春庆;段德宇;李艳军;张青松;严力军;杜靖远;;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重建膝后交叉韧带后疗效评价[A];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暨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胥白皋;王予彬;李方祥;刘姿;解强;;关节镜下套栓法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小波;李媛媛;;股内斜肌肌力训练在膝骨性关节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蒋斌;杨佩君;卞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肌力平衡变化——30例髌韧带替代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速测试结果[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黄燎原;徐荣明;朱文杰;;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前十字韧带的研究进展[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周谋望;葛杰;;膝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周谋望;杨延砚;葛杰;姜军;吕铮;;健康成人等张肌力测试的组内信度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燕红;江澜;程安龙;王亚泉;;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李勇强;;康复训练治疗肌腱挛缩患者步态一例[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徐军;汪玉萍;于增志;瓮长水;高怀民;;膝关节损伤后远期肌力改变的分析[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乐;[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汤河子;[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衣晓峰 张向明;[N];中国老年报;2004年

    4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赵纪生;[N];健康时报;2009年

    5 冯俊 本报记者 戴和平;[N];人民武警;2009年

    6 驻沪记者 魏赟;[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翰君;基于肌电信号的膝关节肌肉力分布模型[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钟运健;快速跑时下肢肌肉工作特性及腘绳肌拉伤风险的生物力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智明;我国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及其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文;腘绳肌柔韧性、大腿力量与腘绳肌静息长度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夏俊男;青年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安小春;腘绳肌运动点和肌内神经末梢分布区域的解剖学研究[D];滨州医学院;2008年

    4 陈珂;关节镜下应用BTB和STG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5 黎涌明;不同负重下稳定和非稳定练习的肌电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向毅;健美动力性与静力性下肢练习效果的对比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7 程亚博;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等速测试与Q角测量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8 曾登辉;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膝关节运动调控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吴迪;全国健美操联赛青少年测试赛评分标准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

    10 魏小伟;山东省中学生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教学课运动损伤致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81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