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结构的构建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08 17:42

  本文关键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结构的构建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师范大学》 2012年

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结构的构建与分析

江小春  

【摘要】:我国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起步的晚,在1978年后才开始真正的发展,但主要是为培养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缺失的大量高层次的学术性研究人员。学校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术性人才在社会对人才趋向多元化的需求下显的“力单势薄”。就目前而言我国体育研究生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等过于单一雷同,已不能适应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在进行培养类型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教育部在2005年下达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法案,在2009年开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作为新生事物,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对其能力结构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概念。选择“能力结构”是因为能力是决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最终把体育指导能力、运动训练能力、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运用工具能力作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结构的一级指标,六个一级指标所属的四十个能力作为二级指标,他们共同组成了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结构的基本框架,通过对专家的问卷调查得出各个一级指标所属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比值。并结合我国11所高校的培养方案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获得的实现可能进行分析。针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行培养过程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实现所存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能力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乐;江苏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宋冬昱;中美体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成;论当代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途径[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李鸿江;赵德勋;常志利;任占兵;尹军;;中英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王永盛,岳玉庆;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和特点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4 刘雪梅,吴太山;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5 万有善;葛云雷;;从未来社会需要看体育人才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6 李仙飞;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经验[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7 李吉霞;;试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8 李淑红;;从拉夫堡大学体育硕士项目看英国体育硕士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2期

9 黄汉升;美国体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的特点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0 高玉英;;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定锋;武术套路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及自我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唐云霞;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元元;试论小型建筑设计单位的经营管理[J];安徽建筑;1994年01期

2 杨君;刘丹梅;顾玉萍;;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许金芝;张俊丽;展利民;;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4 孙芳;;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影响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5 李鸿江;尹军;郝晓岑;吕青;;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王慧莉;关于我国艺术体操研究生培养问题的调查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李鸿江;赵德勋;常志利;任占兵;尹军;;中英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余友情;李章洙;;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究[J];才智;2011年25期

9 赵兴罗;苗慧凯;;论“五位一体”创新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基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调研[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10 叶勇;姜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题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刁彦华;谢静超;毕月虹;樊洪明;赵耀华;;论理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王健;曲鲁平;陶岩;;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3 刘邦凡;韩兆柱;彭建交;;论中国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河北省发展[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马成顺;张绍礼;程公;张樯;;提高辽宁省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人文社科与教育学分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元;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宁;基于成长性视角的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与投资支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刘兴;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群体素质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董秀华;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卢亮球;中美体育博士培养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兵锋;上海市浦东新区业余网球教练员素质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云芳;理工科院校文科硕士生学习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春香;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迪;中国商务男士着装习惯及指导性方案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杨蓉媚;高星级酒店员工制服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于洪强;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D];河南大学;2011年

9 高丽;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会利;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现状的剖析[D];吉林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金芝;张俊丽;展利民;;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2 严慈庆;美国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及其特点[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3 谭广;马卫平;;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熊蜀蓉;;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5 李鸿江;尹军;郝晓岑;吕青;;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李鸿江;赵德勋;常志利;任占兵;尹军;;中英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毛琳;史兵;梁悦;;我国体育硕士培养中双导师机制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01期

8 陈国余;;贵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9年02期

9 叶小瑜;陆元兆;;中越联合培养体育硕士服务保障体系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10 叶小瑜;陆元兆;;控制论视野下的中越联合培养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J];贵州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光;全日制体育硕士体育教学领域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灏;新课改环境下全日制体育硕士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继超;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成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丽;我国体育院校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6 吴定锋;武术套路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及自我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王美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因素的系统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9 唐云霞;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媚;北京地区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云贵,谭明义;论优秀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2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3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王璐;王向旭;;当今英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与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孙喜亭;民族素质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6期

6 ;体育学博士立足于国内培养之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7 方千华;黄汉升;;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熊蜀蓉;;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9 董春华;优秀体操教练员人才素质的构成要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陈雷;;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飞;对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运动智能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3 林云;中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萍;赵江;;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17期

2 强晓祥;刘成;;美英日体育硕士专业设置特点与启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年02期

3 张学龙;;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年05期

4 杨丽丽;;全日制体育硕士招生复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年06期

5 龚明俊;;体育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9期

6 王艳琼;蒋小翠;钱媛;;西南地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年03期

7 陆琦;;河南高校在校体育硕士科研论文中体育统计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内江科技;2008年01期

8 丛密林;;内蒙古民族大学增设体育硕士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9 丁先琼;鲁平俊;崔国文;李学东;;中日体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12期

10 张惠君;;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龙;全国首届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我国体育院校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3 赵媚;体育硕士参与竞赛实践的调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灏;新课改环境下全日制体育硕士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建平;体育硕士健美操方向研究生教学训练实践技能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星剑;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姬常爱;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8 张富超;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光;全日制体育硕士体育教学领域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敏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结构的构建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49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