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发布时间:2015-02-12 16:55

摘 要:

摘 要:信息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电教馆对教师进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实验、教育信息收集与传播。信息技术手段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

关键词:信息技术 手段 教师 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为了能够适应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信息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为此,教育部先后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初级培训、因特尔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等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对教师进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实验、教育信息收集与传播。信息技术手段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 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电化教育馆肩负制定本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制发年度工作意见;对本地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咨询、督促、考核、总结表彰,为基层提供音像教材、器材、设施设备及有关技术服务;编制、收集、储存、租借电教教材、资料;管理电教科研课题,评审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组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考核、检测、颁证;负责本地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职责。电化教育馆要专设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微格教室、网络主控室、视频编辑室等专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线电视和网络接口。加强信息技术建设,配备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配备视频投影和红外线电子白板和录播系统。具有与教育网公网进行有效连接的网络环境,建有内部局域网,网络主控室配备专用服务器,交换机,专业路由器。配备摄像机和摄录编器材,配备移动导播会议编辑系统,能现场转播研训活动、主题讲座。同时加强展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建设,能为本地教师提供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提供支持。建有学习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2 创新信息技术工作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创新信息技术工作模式,加快实现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主动发展。

  2.1 创新工作模式

  信息技术工作“以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以校本研训为支撑,以读书为导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第一,信息技术工作原则:独立工作,集体教研,跟踪研讨,定量主备、集中评说、完善印发、复案补教、教学反馈。

  第二,信息技术工作研究模式:同课异构:同一课型运用不同模式。一课三议:集体备课,上——议——上——议——上,平行班进行。三课一评:三人以上同上一节课,再评议。一课三备:三次备课,三个关注重点。一课三讨论:领导教师备课、上课,请教专家,再度备课上课。

  第三,信息技术工作研讨模式:读书沙龙:以读书来改善工作,写日记、谈感受、做交流。课例研讨沙龙。课题研究沙龙,研究引领工作。沙龙式教研,改革教研、科研模式,工作学习化,研究课堂化,把研究重点放在课堂。问题课题化,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当成科研的问题,把问题上升为课题。成果多样化,广性科研,通过研究,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第四,信息技术工作教研模式:在困惑中学习,在研讨中反思,在领悟中探索,在实践中培训。对话式研讨:以合作者的身份,聆听教师的倾诉,体味教师的困惑,深入到教师的内心世界。参与式视导:把学校的问题视为自己工作的问题。菜单式服务:让教学研究更加贴近学校的需求,关注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教师到底需要什么。

  2.2 创新信息技术工作培训模式

  2.2.1 注重培训对象的层次性

  认真做好信息技术工作培训,要按照培训计划,不断完善片区培训模式,建立片区培训组织,坚持集中备课制度,坚持培训内容与课改实践的有机整合。搭建“三格”培养层次, “入格”培养,升格培养,风格培养。

  2.2.2 注重培训模式的创新

  建立以电教馆培训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制为管理手段,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共同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互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新路径:坚持职前职后培训相衔接,坚持网络教育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坚持开放式培训与规范管理并举,推进教师培训的信息化进程,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递进式的梯队队伍,建立学术交流平台、网络互助平台、实践展示平台、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2.2.3 注重培训途径的多样性

  其一,“菜单式”培训:“菜单式”培训模式是一种以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领域及主观能动性,在培训中通过双向选择,教师可以是受训者,也可以成为培训者。其实质在于从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针对不同教师的需要实施培训,,使教师的求知欲望转化为培训的有用资源。组建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由电教馆主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每名成员要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有针对性的准备1~3个专题讲座,建立“培训专题讲座菜单系统”。“培训上超市,选课点菜单”。培训菜单不断充实完善,培训菜单每学年进行大的更新,每学期进行小的调整。菜单选题科学,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学术严谨,内容涵盖信息技术各个方面。

  其二,“光盘式”培训:积极探索创新“光盘式”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原来的专题讲座、课例观摩发展到专题讲座引领、主讲教师说课铺垫、研训教师点评提升等系列活动。

  其三,“会议式”带训:召开“创新信息技术工作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讨会”。通过经验介绍、观摩研讨课例、沙龙研讨、案例分析、课例分析、教育叙事活动和参观档案等。通过培训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3 创新资源建设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平台,实现了现场授课、网上展播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录制讲座和课例,储备教育资源。

  积极发挥因特网在教师培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首先是承载作用:教师培训计划、过程、方法、经验、教训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都将在这里呈现。其次是传递作用:运载信息、传递经验。在这里可以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知识、提升教师的品位。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网,关注教育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教研、教改服务。设置工作导航、教师培训、教师天地、制度与规划、视频点播、资源中心、教育管理、德育纵横、教师研训、教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师论坛、教育动态、教师心语、教师留言等内容,便于广大教师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提高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师自主学习。为教师提供资源,便于教师了解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为教师教育思想观点及经验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完善了课程结构。

  3 结语

  信息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电教馆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创新信息技术工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祝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12(3).

  [2]杨兴奇.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5).

 

 

 

 



本文编号:14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