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青少年网络活动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

发布时间:2022-09-29 12:4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正在重构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的方方面面。本研究对1170名7-11年级的青少年进行关于网络活动和自尊、同伴依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等心理社会适应相关指标的问卷调查,根据青少年从事网络信息活动、网络社交媒体和网络娱乐活动的频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的网络活动模式可分为五种类型:信息型、社交娱乐型、信息社交型、均衡型和低使用型。这五种类型的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有显著差异。其中,网络活动模式为均衡型的青少年其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最好,社交娱乐型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最差。鼓励均衡的网络使用、提升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是促进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1. 网络行为
        2. 自尊
        3. 同伴依恋
        4.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三) 数据分析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
    (二) 青少年网络活动模式的聚类结果
    (三) 聚类结果的验证
    (四) 网络活动模式与心理社会适应
四、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一) 倡导均衡和适度的网络使用, 促进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
    (二) 关注社交娱乐型青少年, 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 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技术, 不能因噎废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感觉寻求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的中介作用[J]. 刘宇平,郭笑,赵辉,张卓,杨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06)
[2]青少年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家庭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J]. 金盛华,于全磊,郭亚飞,张林,朱一杰,吴恭安.  心理科学. 2017(04)
[3]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效应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效应[J]. 丁倩,周宗奎,张永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6)
[4]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J]. 牛更枫,孙晓军,周宗奎,孔繁昌,田媛.  心理学报. 2016(10)
[5]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研究[J]. 魏晓娟.  青少年学刊. 2016(03)
[6]论数字原住民向数字公民转化[J]. 张立新,张小艳.  中国电化教育. 2015(10)
[7]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J]. 魏星,吕娜,纪林芹,陈亮,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4)
[8]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保护性与危险性因素的评估[J]. 邹泓,刘艳,张文娟,蒋索,周晖,余益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9]儿童网络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人格的调节效应[J]. 沈彩霞,刘儒德,王丹.  心理科学. 2013(05)
[10]青少年网络娱乐方式调查研究[J]. 王珠珠,李素丽,尚俊杰.  中国电化教育. 2013(03)



本文编号:3682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682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