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家庭培育模式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21:31
  儿童时期的家庭环境和培育水平决定了个人一生的技能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Heckman and Mosso,2014)。正如《科尔曼报告》(1966)所强调,解释学生成绩的绝大部分差异是家庭特征而非学校特征。家庭的培育(Parenting)在解释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有利和不利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人力资本的差距早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传统的教育政策无法完全弥补弱势家庭中父母投资不足造成的伤害。不同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儿童,面临着所谓的“命运岔路”,也即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机会不平等。由家庭培育不足导致的弱势群体低度开发的人力资本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长期而言,既影响了个人的社会经济成就,也制约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效地开发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家庭培育模式在儿童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影响机制。在本文的框架中,父母的培育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人力资本,还会以社会互动(同伴效应)的形式影响孩子同龄人的发展。具体而言,本文分别考察了来自家庭早期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家庭陪伴模式差异...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家庭培育模式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形成过程图

技术路线图,人力资本投资,家庭,阶段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引言11本文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图1.2研究技术路线图基于前述研究思路,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CunhaandHeckman(2007),DoepkeandZilibotti(2017),以及Doepkeetal.,(2019)的研究基础上,将人力资本形成技术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相结合,通过一个“主观理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来考察家庭的培育行为。厘清培育行为背后的三个问题,即父母的目标是什么?实现最优目标面临的约束条件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家庭的培育行为?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人力资本投资模型进行一定的拓展,一方面引出本研究后续微观计量分析中将要探讨的三种培育模式,另一方面也将构建本文所表达的“同伴效应”的理论形式。(2)利用代表性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家庭早期投资差异对儿童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这里将儿童的人力资本发展设定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学龄前,第二个阶段为义务教育时期(本文为初中阶段)。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养育差异还是养育陷阱?——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研究[J]. 李佳丽,赵楷,梁会青.  中国青年研究. 2020(09)
[2]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J]. 史耀疆,张林秀,常芳,刘涵,唐彬,高秋风,关宏宇,聂景春,杨洁,白钰,李英,汤蕾,岳爱,茹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8)
[3]空间距离和朋友网络的同群效应:来自小学随机实验的证据[J]. 吴贾,刘姝,周翔.  世界经济. 2020(08)
[4]“近朱者赤”的健康代价:同辈影响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J]. 吴愈晓,张帆.  教育研究. 2020(07)
[5]人力资本的代际外溢性——来自“别人家的父母”的证据[J]. 殷戈,黄海,黄炜.  经济学(季刊). 2020(04)
[6]“近朱者赤”:良好的同伴会产生正向影响吗?[J]. 杨洲,黄斌.  教育经济评论. 2020(03)
[7]义务教育人力资本发展评估——基于反贫困理论视角[J]. 李玲,朱海雪,陈宣霖.  教育研究. 2019(10)
[8]班级同辈群体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J]. 曹蕊,吴愈晓.  青年研究. 2019(05)
[9]同群效应如何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J]. 赵颖.  财贸经济. 2019(08)
[10]流动儿童会影响城市本地儿童的学业表现吗?——基于同伴效应的考察[J]. 武玮,祁翔.  教育与经济. 2019(03)

博士论文
[1]代际流动性的早期决定机制研究[D]. 张呈磊.暨南大学 2018
[2]里仁为美:论农村儿童成长环境对其人力资本的影响[D]. 李强.西南财经大学 2012
[3]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研究[D]. 马振华.天津大学 2007
[4]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 钱雪亚.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3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523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