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生命教育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之效应研究 ——以汶川震区中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4 10:32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时至今日震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依然明显,令人堪忧。不少震区中学生仍旧对5·12地震有着驱之不去的痛苦回忆,常常做地震时房屋倒塌、亲人逝去的噩梦,以致满头大汗或惊恐万分的醒来;也有不少中学生不愿提及有关5·12地震的事件,甚至极力避免与之有关的交谈;还有不少中学生想到伙伴的遇难就十分难受,对自己未能给予其帮助而内疚、自责、难以入睡或极易发怒……存在着闯入、回避和警觉性增高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地震作为一种灾害性的创伤事件,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为常见,且会长期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甚至给震区的发展带来隐患。生命关怀是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逻辑起点。生命教育实现对生命的关怀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从个体生命本身的特性、需要和所面临的生命境遇出发,二是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直面生命本能的需要,发掘生命的潜力,引导生命发展。灾害带来了创伤,个体生命面临的境遇需要心理的复原,而心理资本及其特质就是人的一种可以开发与积累的潜能,心理资本富足的人可以更好地抵御创伤。教育具有发展人的潜能,积累心理...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汶川震区众多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明显
        (二) 震后中学生心理复原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三) 开展生命教育,积累人的心理资本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有效应对方式
    二、研究问题
    三、文献综述
        (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研究
        (二) 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四、概念界定
        (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 生命教育
        (三) 心理资本
        (四) 抗逆力
    五、理论支撑:心理资本理论
        (一) 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
        (二) 心理资本的测量
        (三) 心理资本理论的运用
    六、研究思路和框架
    七、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第一章 从生命关怀到心理资本积累:应对灾后创伤的教育机理
    一、生命关怀的理论思考
        (一) 西方思想家对生命的思考
        (二) 中国思想家对生命的思考
    二、教育生命关怀之彰显:发展人的潜能,积累心理资本
        (一) 心理资本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 心理资本是人体内蕴藏的一种克服障碍的潜能
    三、灾后心理复原需要心理救助与生命教育并行
        (一) 心理救助的局限性
        (二) 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第二章 汶川震区学校生命教育实施现状调查
    一、调查区域受5·12大地震影响概况
    二、汶川震区学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调查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汶川震区学校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 生命教育之安全基础常识教育
        (二) 生命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三) 生命教育之感恩教育
第三章 汶川震区学校生命教育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汶川震区中学生对生命的KAP现况调查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汶川震区中学生心理资本情况的调查
        (一) 地震灾害后中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及验证
        (二) 汶川震区中学生心理资本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当前震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检出率的调查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生命教育、心理资本、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联性分析
        (一) 生命教育对中学生心理资本影响的方差分析
        (二) 心理资本问卷得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学校生命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学校生命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生命教育相关课时落实不佳
        (二) 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地域性和民族特色
        (三) 学校生命教育开展形式不够丰富
        (四) 教师生命教育素养欠缺
        (五) 社会、家庭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还不够强
    二、生命教育开展不足的原因探析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认识的制约
        (二) 功利主义取向导致教育的工具化
        (三) 知性教育观对学生现实生活的疏离
        (四) 容器式教育方式异化了教育的真谛
第五章 灾害背景下的教育应对
    一、观念层面:灾后教育基点的调整
        (一) 摒弃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理性正视生死议题
        (二) 铭记灾害的惨痛教训,促进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三) 避免教育过度功利化,从“制器”的教育走向“成人”的教育
        (四) 立足人之生命的特质,促进人之潜能发展
    二、实践层面:灾后生命教育的深化
        (一) 强化抗逆力的培养
        (二) 结合民族文化催生生命之思
        (三) 挖掘身边的事例作为生命教育资源
        (四) 丰富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
        (五) 提升生命教育教师的素养
        (六) 构建多维的生命教育发展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预调查问卷
附录二: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三:访谈提纲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及自尊的相关分析[J]. 李彩妮.  华章. 2012 (05)
[2]守望心灵 关怀生命——对“5·12”地震丧亲者的心理救助与生命教育(下)[J]. 郑晓江,郑瑶.  中国减灾. 2011(13)
[3]“位育”之道——学校教育路向[J]. 蒋春梅.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06)
[4]守望心灵 关怀生命——对“5·12”地震丧亲者的心理救助与生命教育(上)[J]. 郑晓江,郑瑶.  中国减灾. 2011(11)
[5]论应急避险教育的人本价值及施行路径[J]. 吴晓蓉,白芳丽.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3)
[6]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评述[J]. 李颖玲,朱錦鴻.  科技管理研究. 2011(08)
[7]中小学生存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探究[J]. 王攀攀,吴晓蓉.  基础教育. 2011(02)
[8]汶川地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贺婕,徐莎莎,祝卓宏,王力,王文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1)
[9]灾害教育学发凡[J]. 张诗亚.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05)
[10]教育人性化思潮论略[J]. 孙振东.  教育学报. 2010(04)

博士论文
[1]心理资本及其对接待业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 田喜洲.重庆大学 2008
[2]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 张美云.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探究[D]. 王攀攀.西南大学 2011
[2]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 阎巍.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3]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 安飞.第四军医大学 2010
[4]地震灾区高中生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程度的研究[D]. 敏生才.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5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515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