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作为一种教育意向的善

发布时间:2021-11-27 12:30
  日常的教育意向,通常以某种明确的"教的意识",将教育与非教育截然分开。这种教育意向受制于一套行动或规范理论,渴望受教育者发生教育者所热望的变化,实乃一种"实质的善意"。为了挑战这种理性的教育意向理论,论文特别关注另外一种作为教育意向的"善的意志"——先验的善意,力证那些没有明确教育者的实践过程的教育意义。但先验的善意本身容易蜕变为实质的善意,造成情境化、局限性的自我,并最终内生一种"蒙以养正"的要求。唯有不断向前,才能为原初的教育意向的保全或回归赢得一线生机。因而,论文最终认可形式的善意及其对教育的奠基性,以及这种善意对我们理解童年的社会性质的关键意义。论文在一种现象学氛围中展开,并试图借助与亚里士多德、斯密、康德、胡塞尔、杜威、梅洛-庞蒂、纳斯鲍姆等人的理论互动来展开。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成问题的教育意向概念
二、实质的善意及其悖论
三、先验的善意及其教育影响
四、情境化、局限性的自我
五、作为教育根基的形式善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为知识与意向状态的童年[J]. 康永久.  教育研究. 2019(05)
[2]先验的社会性与家国认同——初级社会化的现象学考察[J]. 康永久.  教育学报. 2014(03)
[3]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J]. 宁虹.  教育研究. 2010(11)
[4]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对康德与涂尔干道德理论的反思[J]. 康永久.  教育学报. 2009(06)
[5]“荧惑说”与“童子之情”——从童谣的历史变迁透析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J]. 张梦倩,杜成宪.  教育学报. 2009(06)
[6]“修辞立其诚”本义探微[J]. 王齐洲.  文史哲. 2009(06)



本文编号:3522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522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4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