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试论中职财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5-02-10 16:03


  [论文摘要]从本质上看,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目标,这也就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在理论教育基础上,更为注重实践教学。文章将就如何提高中职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效率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 财经专业 实践教学


  中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其是偏实践性教育的。因此,对中职财经专业的教学而言,实践性同样是教学的核心重点,尤其是在中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更为迫切。本文将就理论教育基础之上的中职实践教学,展开相关的探讨,以期能够为中职财经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中职财经专业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

  一、财经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事实上,早在财经专业发展之初,中职教育就一直在探索中职财经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及方法,而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为中职财经专业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人才需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专业划分也出现了新的类型,中职财经专业面临新的挑战。首先,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就业形式的变化,对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财经专业的教学也相应的面临新问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社会对现代职业人才的要求更高。
  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教育条件较为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对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专业的发展把握不够,导致财经专业的教学模式仍是以学科为本位。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实践教学内容流于形式、模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薄弱,职业能力结构单一,造成职校毕业生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难以兼顾,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现代职业人的需要。这也就意味着,在新时期的中职教育,需要在丰富理论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教育体系,尽可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

  二、中职财经专业教育模式的调整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以学生为核心,其主要目标都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负责。而中职财经教育,同样需要秉承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及“外语应用”等基本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要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及重点培养学生跨职业的适应能力,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以职业为本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机制。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能够轻松应对企业相关岗位的需求。
  (二)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
  尽管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持续扩大,对职业教育有了较为明显的扶持倾斜,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大,各地教育基础以及经济条件不一,因此,很难在短期内确保中职教育拥有足够的资源。这就需要各地职业院校,通过对自身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课程优化,完成教育体系和资源优势的最大化。
  1.优化课程设计,强化实训教学
  要整合资源优势,首先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做到“需用为先、够用为度、实用为上”,正确地控制理论课的比例,并且需要结合未来工作岗位需求,以及职业需要组织理论课程教学,重点突出以实践为重点和核心的课程,努力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中职财经专业的理论教学不再是核心,而是尽可能地将理论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发挥一个基础性的作用,将模拟演练、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侧重点,在加强学生对岗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条件下,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这就需要增强实训课程教学的比例,如开设《模拟库管员岗位实训》、《出纳、收银岗位实训》、《商务活动实训》、《模拟银行业务实训》等,让技能实训课的课时比例达到65%以上。
  其实,财经专业虽然划分为若干教学部门和体系,但是从本质上看,这些部门实际上都是同处于一条企业管理“链”,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社会生产。那么要整合资源,就需要让学生在各项教学实践环节中真正理解每个“链接”点的作用及相互的合作关系,从整个财经专业的宏观角度上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例如,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已建立了工商税务模拟室、财会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及电子商务等仿真实训室。但很少学生将这些实训所统一起来,让财经专业的学生去充分利用,这样的实训教学就很难让学生全面的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就很难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起来。


  因此,笔者建议大力开发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库,内容包括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成本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工商税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教学信息资源。作为财经专业群,可相互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实验实习模式,开放学习环境,实现自主性实验,使学生在自主开放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职业能力。
  2.优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也同样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素质培养,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效率,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环节开始,就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实践性教学活动渗透到每一学科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理论基础,提升职业技能。
  例如,《基础会计》课是专业基础课的核心课程,是财经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一课程,因此,很难从理论上理解或者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因此,笔者就尝试以“实践”为导向,摆脱传统教学手法的束缚,重新整合教材内容,降低专业基础课的理论要求,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特色,强化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比如,在介绍的是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有关账务处理技能和程序的章节教学中,笔者跳过了理论部分,直接从实践部分教起,即全面采用学生技能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和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种类、审核方法,最后在以理论总结,让学生通过理论要点,去印证和提升自己对会计凭证,对会计账簿功能的理解,这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实践教学的开展

  (一)提升师资队伍力量
  为提升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不仅需要“双师”证书型的教师,更需要有着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行列。可采用外聘式等方式将企事业单位有着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及财经专业知识的人才聘请到学校,既可以在教学一线直接指导学生及可以与同行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二)强化学生顶岗实习教学
  对中职财经专业的学生而言,顶岗实习是一个宝贵的学习实践的平台。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所有实习机会锻炼自己的各项职业能力,而不是放任自流,仅仅是把学生推给企业去管理。这是一个值得学校和专业指导老师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在学生实践活动中一样具有指导意义。可由专业实习指导老师向学生布置“实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实习。这些“任务”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一个实习阶段的任务,尝到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专业实习指导老师应定期检查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习结束还应要求学生把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以总结报告的形式完成。
  (三)考核评价方面
  传统的考核评价学生的方式只是单一的考试,学生和教师这一考核指标影响下,就会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事实上,现在职业院校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以注重实践教学效果为考核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中职财经专业的教育模式,必须要向实践性倾斜,在掌握好理论课程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训教学体系,以及顶岗实习体系,让学生从课堂到社会,都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本文编号:13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3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