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04:0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固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培养模式仍处于众说纷纭的探索阶段,急需要解决。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及思考,形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培养模式的最新理论成果。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研究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这些内容在第一章绪论中进行。 二是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包括台湾);研究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美国、日本、俄罗斯及欧洲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与外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三章。 三是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背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哪些新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培养模式变革的国内动因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第四章。 四是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这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分别安排在第五章、第六章中,用较大的篇幅,进行全方位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且相互沟通、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办学主体多样、学历层次齐全、办学功能完备,以市场为办学导向,以应用为根本特点的开放式、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办学体系。 “三层多元”培养模式,是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客观存在的高等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和研究生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多元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718.5
【部分图文】: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虚线


族特征为基础,对外来文化进行精心鉴别、选择和改造,使其与本因素相交融,形成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本国特色的教育体系。”1随体化趋势的加快,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世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高等职业教育的本土性特征,才能促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化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构建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认真与本土特征辩证统一原则,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并具有时代特征族性相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现状的分析,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进经验,笔者认为,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与普通高等互沟通、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办学主体多样、学历层次齐全备,以市场为办学导向,以应用为根本特点的开放式、高水平的高系(如图 5-1 所示)。

学位,综合性研究,高等教育体系,学士学位


图 5-2 我国新的高等教育体系第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第二,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院:本科(学士学位或文凭)→专业(学位或文凭)→专业博士(学位或文凭)或进入研究型博士。第三,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专科学校或学院:专科(副学士或文凭)→职业技术本科(学士学位或文凭)→职业技术硕士(学位或文凭入专业硕士。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相当于《教育分类法》的 5A(1),着重基本理论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人才,一般可进入博士研究阶段。这型高校的数量不宜过多,规模也不宜太大。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相当于《教育分类法》的 5A(2),着重应用理论研究,培养不同层次的专门,如工程师、医师、律师、教师和管理干部,科性授予专业学位或专业证书硕士学位后,可继续修专业博士或进入研究型博士。多(不同于综合性)称学,单科性称为学院。这是一个相当庞大而且复杂的院校群,包括一般部委学(学院)和地方大学(学院),其下尚可细分。

示意图,第三级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示意图


图 5-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级教育分类示意图1类”将大学教育(5 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5B)。“标准分类”对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描述为:“课程是理论性的,目的是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工程要求的职业作充“标准分类”对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描述为:“课程内容是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力和资格。”5B 的教学计划年限一般比 5A 短,通常是 2 年或 3 达 5 年至 6 年,也就是相当于本科以至硕士生阶段。从“标准分类5B 就是我国所追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它的发展是世界教育的总趋个国家的现象。因此,从我们所构建的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遵循的国际框架来看,是比较科学的,依据也是权威的。,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研究型高等教育体系所不可替代一是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新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飞;;职业能力引领下的瑞士高职教育发展的特色、经验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2 姚加惠;;我国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的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4期

3 李法春;;设立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4 金波;;浅议高职学校政治理论课产学结合模式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0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90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