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2:53
   高职教育已经被列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以互联网发展为代表的当今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与开放化,大学生就成长在这样充满变革与创新的年代,其思想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时代带来的挑战,高职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发生重大改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具有隐蔽性、渗透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本论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变化的背景,从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深化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功能和意义。本部分论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功能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这是本论文的逻辑起点。本部分首先界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是隐蔽性、渗透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接着阐释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有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素质和提升教育实效三个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部分是论文的逻辑展开。本论文论述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正确的理念、没有科学的实施原则、整合教育资源能力欠缺、缺少有效的机制保障和忽视社会实践的作用。之后,论述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本论文认为主要有多元文化不良因素的冲击,部分高职院校的不重视,部分学院领导、学生意识不足和不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等四方面原因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本部分是论文的逻辑终点。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论文阐释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主要是树立正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原则、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有校内外资源、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等五方面内容。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7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功能和意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一)陶冶学生情操
        (二)完善学生素质
        (三)提升教育实效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足
        (三)满足时代与信息化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第二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理念
        (二)没有科学的实施原则
        (三)整合教育资源能力欠缺
        (四)缺少有效的机制保障
        (五)忽视社会实践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多元文化不良因素的冲击
        (二)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
        (三)部分学院领导和学生意识不足
        (四)不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一)人文关怀教育理念
        (二)贴近生活教育理念
        (三)全员育人教育理念
        (四)显隐融合教育理念
    二、确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原则
        (一)学生为本原则
        (二)灵活性原则
        (三)渗透性原则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外现有教育资源
        (一)借助校园网络隐形育人
        (二)优化校园环境美化育人
        (三)深挖优秀文化氛围育人
        (四)提倡魅力人格感染育人
        (五)借用仪式感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六)发掘大学课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四、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领导机制
        (二)激励机制
        (三)评估机制
        (四)保障机制
    五、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开辟校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显良;;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特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22期

2 王彬彬;;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3 李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教育视角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4 陈树文;侯菲菲;;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5 龚翠英;;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论坛;2012年01期

6 张丽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7 朱玉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4期

8 龚涛;徐建军;;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0年11期

9 董雪;;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及启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高飞;;隐性教育在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湘鄂;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莉;论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优化[D];湘潭大学;2009年

3 汤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亭;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雪花;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向敏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性教育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91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91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