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

发布时间:2016-05-19 15:01

  本文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论文资料库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

作者:关晶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201411期  发布时间:2015-06-26 14:36:00

   作者简介:关晶,上海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上海 200234

  内容提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体系功能现代性和结构多样性的统一。功能的现代性是职业教育体系现代性的本质追求,然而现代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的结构,但现代功能下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形态又是多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功能的价值取向是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满足个体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服务于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在形态结构上的典型特征是与经济体系联系紧密,与普通教育体系等值融通,内部层次完整、衔接顺畅,体系充分开放。

  关 键 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性 结构 功能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41)的阶段成果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现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术语的关键词。“现代”不仅是时间概念,更代表了一种特殊的“类”,代表着当前这种职业教育体系与以往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差异,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1]。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性”进行辨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是极为重要的议题。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结构还是功能

  从结构功能论的角度,任何系统都有结构和功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2]78。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是体现在体系结构上还是功能上?笔者认为,功能的现代性是职业教育体系现代性的本质追求,然而现代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的结构,但现代功能下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形态又是多元的。

  1.功能的现代性是职业教育体系现代性的本质追求。功能是指“具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其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能力和作用”[3]16。“功能”概念是结构功能论的核心,“失去功能就意味着灭亡”正是结构功能论的名言。“功能作为表现于外的系统的外在规定性,,体现了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的意义、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的价值。”[4]对社会系统而言,功能更是被认为是一定社会结构或组织形式下的社会要素的存在理由和目的;社会系统的要素及其组织结构是为功能而存在的,是由功能表达其意义、体现其价值的,它们的最终作用都要体现在功能上[3]16。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决定了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对职业教育体系是否现代的判断,从根本上说,就是对职业教育体系功能现代性的判断。

  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存在“现代”和“非现代”的区别。在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源于技艺传承和手工作坊生产的需要,这一功能当时主要是由学徒制承担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变革,社会结构亦发生重大变化,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要求享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学校职业教育大规模发展,成为当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职业教育体系亦需要改革自身,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从满足新的时代需要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自身的功能。职业教育体系功能的与时俱进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追求。

  2.功能的现代性必须依靠结构的现代性来实现。“功能与结构是对应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2]80,结构作为基础,制约着功能的作用、能力及其活动范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亦只有基于相应体系结构才能得以实现。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突破仅限于中等和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向上构建本科、硕士甚至更高层次职业教育。

  3.现代功能下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是多样的。虽然结构和功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但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是复杂多样,有同构同功、异构异功、同构异功、也有异构同功。所谓“异构同功”是指虽然结构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或类似的功能[2]81。换言之,相同或类似的功能定位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1] [2] [3] [4] [5]  下一页

[]

[] []

  • ·上一篇文章: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强化路径
  • ·下一篇文章:责任前置: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   本文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7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