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4-09-24 07:05
【摘要】 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重视英语口语课的开设,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诸如学生口语交际运用能力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看法,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课课堂效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口语; 教学;

    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当前中国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社会需要具有较强英语运用能力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已意识到具备较高口语能力对顺利就业及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少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因此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应探索能尽快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方法。
  1 衡量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标准
  对英语口语水平的评价通常有:交谈是否有明确目的,内容的组织是否清晰合理,回应与反馈是否积极迅速,谈话内容是否扣题,语法是否规范,是否保持目光交流,形体语言是否表现出镇定自信,语音和语速是否适中,语音语调是否标准。一般来说,语音准确,语调自然流畅,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反应机敏,连贯性好,语法差错和语用失误较少,就可以算做口语水平较高。根据以上标准,要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就要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方法恰当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就一口自然、流畅的英语口语。
  2 目前我区高职高专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区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1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远远低于普通本科,而且现在的高考是题海战术,应试教育,高中英语大都强调阅读,语法,很少训练口语。因此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口语,很多学生说不出一句完整正确的英语句子,更谈不上用口语交流。一些学生连基本的词汇量也没有,想说什么也表达不出来;也有一部分从农村或边远城市来的学生,语音语调都有很大问题,很多单词的发音都是错的,在语调方面,学生不会运用升降调,尤其是并列成份,学生往往受汉语的影响,都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用降调表达;语法尤其差。经常是:用陈述句的语序讲疑问句,如:You are a student?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不分,如:He work in a factory.不会用过去式,如:He go to school yesterday. 等等。
  2.2 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开口
  高职高专的学生都已成年且处于非常敏感的青春期,又因为英语基础不好,普遍存在胆怯,害羞,张不开口,怕说错话,交流能力差等现象。有的学生信心不足,担心自己说不好,说错了,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因此便不说或少说,越不说便越不敢说,不想说。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英语知识少,词汇量小,不能灵活的用英语与人交流,张口结舌。还有的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不会与人合作。
  2.3 教师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不高,不能自如的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无法胜任课堂口语的组织和交际活动,无法进行全英文授课,在英语口语课上大量讲汉语,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理想的学英语的氛围。还有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满堂灌”,整堂课是教师自编自演,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讲的越多,学生掌握的就越多,学的就越好。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当编导,创设情景;充当观众,监督指导;充当裁判,恰当评价。而学生才应当是课堂的主体,活动的实施者。
  3 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措施
  3.1 听说结合,以听带说
  口语是语言的输出,为了达到一定的口语水平,必须要有一定量的不同类型的语言输入做基础。因此一定要建立在大量听的基础上,除了听课本上的资料,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听英文广播等。而要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吸收,并转化为有效输出,还要进行模仿和大量练习。在听的时候进行跟读,重复和背诵。如选一些语速不太快,内容短小的材料练习语音,语调。反复跟读,使口齿灵活,适应英语的发音习惯。如通过反复跟读下列句型,体会划线单词需要重读及语音语调:①A: Where’s the post office? B: It’s in the middle of the block.②A: Where’s the bus stop? B:It’s on the corner of Fourth and Main Streets.训练语音语调及发音。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中存在很多语音不准、语调不太地道的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要多模仿,坚持“先听后说、听说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跟着录音机或收音机模仿,口形要到位,随时都准备纠正说不准的单词、短语。另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大声快速地模仿朗读一些英文绕口令来训练口腔肌肉和舌头灵活度,以适合英语的语音发音要求。
  3.2 采用多种英语口语练习活动
  可以采取背诵,复述故事,描述图片,就某一主题发表看法,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角色扮演,辩论,游戏,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短剧比赛,英语角等这些课堂及课下的活动都可以用来训练口语。
  许多人学英语都是从背诵常用句型,短文,诗歌等开始的。背诵可以练习语音,语调,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句型,是练习口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可背诵以下句型用来询问具体地点:Where’s the International Bank,pleas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is,please? / Excuse me,how do I walk to the Grand Theater from here? 又如可背诵以下句型用来询问大概地址:Where can I get a roll of film? / Excuse me,where can I post a letter?/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leave my luggage? / Is there a movie theater nearby? 同时要大量背诵英语常用表达,句型等。最后还要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放入各种真实情景中,和同伴编对话练习句型。积累到一定程度,再通过反复练习,在真实的语境中就可以信手拈来。
    通过图片描述学生可以练习学过的词汇,句型,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等。如在学习了外貌描述后,让学生带家人或朋友的照片来描述。这样就可以把所学内容与日常口语表达结合,使学生的口语得到锻炼。图片联想即看图说话或讲故事,可利用一些图片或照片,单张、系列均可,其内容适合自己的年龄、学习兴趣及英语水平,根据图片描述或讲故事。其涉及面可以是很广的生活范围或者文化差异,如衣、食、住、行、运动、购物等。
  编排英语情景剧是训练口语的另一种方式,也是牢固掌握并运用基础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话题的组织,讨论,对角色的扮演,加深对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了解,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正确得体的交际。情景剧可以使人完全进入某种场景,扮演某种角色进行学习和练习。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不受拘束地运用特定语言进行特定场合的交际,甚至可以发挥和创造。在编排情景剧中学到的东西在遇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场合时,就会不假思索地随时说出。从而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开拓思维。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每一个参与者在练习中,和同伴的互相纠正中训练一口纯正,标准的英文。更重要的是,通过编排情景剧学习英语,可以同时从听、触、视觉中获得信息,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3.3 有效使用英语口语交际策略
  在交际活动中为了促进意义的表达和思想的交流交谈双方应采用有效的交际策略。如积极回应对方,逾回策略,求助策略,借助形体语言,掌握常规交际套语等。如积极回应对方:与别人进行交谈时,应注视对方,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应不断做出积极回应,通过使用各种停顿词,答语,感叹词等,表明你在认真倾听,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感受。如:“Yeah”,“Really?”“What do you mean…”正确的响应让交谈更加自然,也保证了交流的畅通。又如遇到交流障碍时,也可以借助实物,或画图,获用身势语,或反问等进行求助。如:What do you mean? Excuse me, Could you say it again please? ...
  3.4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说英语的信心
  大胆开口讲英语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自卑心理。
  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采取欣赏的原则。教师脸上的微笑、鼓励的话语、轻轻的点头、赞许的目光,都是对学生的极大鼓励。许多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更应对他们多鼓励和赞扬。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由紧张、粗心引起的口误和不影响理解的错误应少纠正或不纠正;对那些较严重,不纠正就会影响理解的错误应采取委婉的纠正方式,或过后纠正,切勿打击学生开口说的积极性。当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后,就会不断地自我纠正,使错误逐渐消失。
  总之,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大胆练习。高职高专的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环境,教师应遵循口语训练的基本原则,采用灵活务实的教学途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践证明,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应在教学的总体导向上进行改进。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与教育理念,不断尝试新方法,积极投入教改的潮流中去。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9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