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第三方支付与监管

发布时间:2015-03-02 19:37

一、第三方支付

二、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据第三方统计,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12.9万亿元,较2011年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增长势态,增速为54.2%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已逐步由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合规、不断壮大的行业。未来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支付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将为用户带来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推动我国零售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增长;优化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链资金、信息流,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同时,借助其跨行业、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优势,提升我国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进程。

(二)多样化服务推出

  69日,支付宝又宣布推出让利额达866万元的网络购物券,并支持百余家合作商户的上万种商品,支付宝会员用积分换取2元、5元、10元、20元、50元等5种购物券,在付款时可直接抵用现金,这是互联网界首次推出的大规模网络消费券活动。

  (三)相关制度建设的缺失

  有交易,就会有风险,再加上新功能、新服务的开展,尤其为中小企业融资,一方面解决了中心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但是,同时放大了信贷,可能存在非法套现、资金安全,由此引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而我国并没有出台针对第三方网上支付监管的法律和规定,,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对行业进行界定,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制及相关法律不健全

从上述相关法规条款我们看到,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基本法律框架已有了,但不得不指出下列问题:首先是监管法规依据较低,主要是部门规章,效果与法律相比差很远;二是有关规范性法规文件仍处于征求意见状态,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管银行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引入,规范了沉淀资金的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值得肯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沉淀资金的具体问题上,如结算时间和利息归属问题上,《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未制定相关规定,这部分依然存在漏洞。

(三)网络系统安全、防灾、防病毒问题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是用户使用其服务的基础。一旦用户的信息泄露,如:银行账号、身份证号、交易密码等,将给用户带来损失。随着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账号和密码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当然网络系统安全、防灾、防病毒问题也是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最关注的问题。第三方支付安全问题的主要情形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黑客侵入用户计算机盗取卡号信息和密码。二种是信息在互联网传输的过程中被黑客截取。第三种是用户误入钓鱼网站等含有风险因素的网站,卡号和密码被盗取,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最大。

四、对策与建议

备付金保障制度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客户资金用于建立客户备付金风险保障基金制度,当第三方支付平台机构发生意外情况如破产、倒闭等时,在客户备付金不足以清偿其对客户债务时能提供一定的赔付,建立多样化的备付金保障制度是指我们不仅建立备付金风险保障基金制度还建立其他种类的备份金保障制度,强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客户权益。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监管机构相对成熟的经验,将沉淀金的托管机构统一设在结算公司,不允许第三方支付商随意挪用,若需动用,需要客户授权并确认,同时监管机构及时通知客户,并将利息存入风险基金账户,保障整个交易体系的稳定和安全。这项举措可以有效将沉淀资金的风险隔离。

为了保证沉淀资金的安全,应该建立一套系统实时监测账户资金动态,设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并明确结算公司的义务和责任。当第三方支付机构将资金托管在结算公司的专有账户后,对沉淀资金账户中的资金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非法挪用或者其他异常情况,系统立即通知央行和银监会并立即冻结相关资金。

央行及其他部委应该对第三方支付商业务范围设立负面清单,复制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商哪些方面不能做,哪些业务是红线,这样可以避免洗钱等违法行为,又可以不干扰互联金融的发展,互联金融是新兴产业,需要多些支持和引导,少些干扰,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而负面清单模式既可以规避以前制度的缺陷,又可以激发活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依然没有一个晚辈成熟的评价体系,未来的金融一定是向互联金融方向发展的,而结算一般通过第三方支付体系,因此建立完善、成熟的评级体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规范市场,还可以对消费者起到引导作用,规避风险,我们可以参照穆迪评级的方式建立第三方支付商的信用评价的体系,央行应该作为发起人,成立第三方评级机构建立起一套完备、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6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