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6 19:16

  本文关键词: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3年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研究

宋静波  

【摘要】: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区域目录下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行政区域跨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两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处于我国重要的气候分带---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森林灾害特别是森林火灾发生比较频繁,灾害不仅对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巨大,而且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深远,因此对转嫁森林风险的最佳工具---森林保险具有客观需求。 由于大小兴安岭林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即进行国有经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每年需要投入巨资支付森林灾害造成的损失,帮助林业企业恢复林业生产和维持正常生活,这已成为政府的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政府层面也亟需在该地区开展森林保险业务,通过保险公司的运营来转嫁政府部门过重的救灾负荷。林业企业因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依赖政府对森林灾害的灾害救助及补偿供给,林业企业对政府高度依存,缺乏购买森林保险的意愿。企业负担沉重,在艰难支撑庞杂的社会支出之余,很难拿出巨资来缴纳森林保险的费用,这种既无意愿保险也无实力保险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区域森林保险业务的开展。因此寻求合理的森林保险发展方式,如何组织森林保险运行是该地区森林保险发展的重点。 文章首先进行了森林保险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在对我国二十几年森林保险发展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现状,总结森林保险现实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障碍。比较分析北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森林保险的共同特点和成功经验,分析对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有益启示,为本文明确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的发展方向提供可借鉴之处。 其次分析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区域现状、发展森林保险的影响因素及各方主体行为。通过基本情况分析可知,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及价仇较为显著,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该地区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森林管护程度、森林灾害受害率与地区发展水平。接下来对大小兴安岭开展森林保险的各主体行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现有的产权关系下,政府既应该是保险制度的主体,也应该是组织供给的主体。林业企业处于不愿投保也无力投保的经营现状,保险公司在高致损性高赔付率情况下亦不愿承保的现实。 第三,明确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路径。首先基于博弈论模型,分别就竞争和垄断两种市场定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垄断机制下整个社会的目标函数与保险人的目标函数一致,也就是说,政府施行的垄断决策能够使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实现最优,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同时运用福利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强制保险的几种方式进行了比较,最终明确强制与补贴相结合的森林保险方式是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的正确选择。 第四,对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产品进行设计。尝试按照森林经营性质差别构建多样化的森林保险产品。从保险精算理论出发,运用损失率法对该区的森林火灾保险的费率进行了厘定,尝试使用卫星遥感(MODIS)数据产品,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TVDI)对森林火灾保费的厘定进行扩展分析。同时从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对森林保险保额进行确定。 第五,进行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组织建构。首先明确设立国有林保险公司专门承保国有林保险,大小兴安岭林区国有林应由其下设分支机构负责保险。进而选择Delta战略模型指导该地区森林保险进行战略性经营,为森林保险顺利发展提供分析问题、判断形势的战略工具。同时明确该地区森林保险的组织层次结构与组织体系,分别从协同体系、激励体系与保障体系出发,确定该区森林保险发展的组织体系,力求能够为该地区的森林保险顺利发展服务。 最后,提出促进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快速发展和有效运行的对策措施,主要从政府创新的牵引对策、政策倾斜的催化对策及学术支撑的动力对策等方面研究提出加快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的保障对策与措施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6.2;F842.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奎建,李长胜,殷有,郎璞玫,王维芳,刘鹏,刘刚;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和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宋小宁,赵英时;应用MODIS卫星数据提取植被—温度—水分综合指数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3 金正道;我国森林保险的现状和前景[J];国土绿化;2001年05期

4 黄祖梅;李萍;孙慧;;森林保险市场的信号甄别和激励机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张绍强;王丹;李峰;;世界森林保险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经济师;2008年06期

6 刘红梅;周小寒;王克让;;加快发展我国林业保险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1期

7 雷冬嫦;李加明;周云;;基于巨灾风险的可保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7期

8 王华丽;陈建成;;政府支持与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2009年10期

9 游春;朱金海;;强制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启示[J];金融会计;2009年01期

10 何小伟;代宝;;强制巨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金融与经济;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华丽;基于风险区划的中国森林保险区域化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长达;完善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加来,李诚;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杨丽萍;杨玉永;;EOS-MODIS数据农业应用进展及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3 肖泽忱;布仁仓;胡远满;邰姗姗;张妍;;不同主体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知差异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林业工作人员和林农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4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5 林爱红;张建芬;李东伟;;新郑市林业生态效益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5期

6 戴文远;杨扬;;闽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7 罗宁,孙桂英,刘桂华;不同人工林土壤水分涵蓄量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4期

8 汪树生,杨光道;安徽省林业重点工程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9 向会娟;曹明宏;;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评估计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10 韩磊;段绍光;杨显德;郭欢欢;田俊奇;;河南省洛宁县退耕还林小气候效应及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阮俊杰;王卿;沙晨燕;;上海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郭晓华;孙娜;;外侵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的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构建[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沈蔚;彭光雄;;湖南省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GDP空间分布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易志云;;搭建地方经济政策链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吕志奎;;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京津冀区域协作模式创新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加明;;我国森林灾害损失保险补偿机制研究[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9 易小光;丁瑶;余贵玲;尹虹潘;;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战略取向[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晓谦;;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蒋德启;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管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赵进红;泰山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郝贞明;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严寒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8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贾德志;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田卓林;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凡;;浅谈森林保险[J];安徽林业;2009年02期

2 汪士奇;;芜湖市启动林木火灾保险试点工作[J];安徽林业;2009年03期

3 姜俊臣;乔立娟;杜英娜;;农业保险中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4 周松孙;冯玉清;;森林保险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9期

5 高岚;森林灾害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6 赵铁珍,柯水发,高岚,温亚利;森林灾害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杨琳;石道金;;影响农户森林保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对浙江省156户农户的调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聂华;论林业经济的外部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9 张宗军;;基于公共性基础上的巨灾保险制度研究[J];保险研究;2008年07期

10 杨春风;;论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J];保险研究;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加明;;我国森林灾害损失保险补偿机制研究[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2 吴胜利;;论我国森林保险立法的基础与制度构建[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黄伟纲;;建立林业保险制度的思考[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吴焰 参与者:中国人保集团 降彩石 盛和泰 平曼 张巍 顾伟;[N];中国保险报;2009年

2 徐向勇;[N];中国保险报;2011年

3 ;[N];中国保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基于风险区划的中国森林保险区域化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谢和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林农合作组织形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肖青;机载遥感数据的定量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4 邢鹂;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邓国取;中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宁满秀;农业保险与农户生产行为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高彦彬;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谢屹;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林木流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赵文霞;森林生物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10 陈念东;私有林补贴制度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漱玉;中国农业保险立法中政府角色的定位[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袁榕;林改后林农扩大林业经营规模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素艳;北方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蔡文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组织结构及其模式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朱焰;山东省发展区域农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亮亮;人保财险公司绩效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杨菊红;森林保险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克;农作物单产分布对农业保险费率厘定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韩司南;农业巨灾风险分析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朱思樾;自贡市政策性作物保险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丰,李固江,常会宁;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草原资源调查报告[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6年02期

2 刘正南;;东北经济真菌资源调查[J];食用菌;1986年06期

3 任宪平,景国臣,刘丙友,刘绪军;大小兴安岭公路涎流冰的形成及其防治[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2期

4 李光巍,潘琛;大小兴安岭中药材的开发与经营[J];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03期

5 冷秋;;兴安岭禁伐改变我国木材贸易格局[J];中国人造板;2010年01期

6 寇文正;发展科技是建立林业生态、产业体系的基石[J];中国林业;1995年10期

7 方如康;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已逾16%[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8 山云;试论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关系[J];甘肃林业;2001年02期

9 朱玉璋;推行监理制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林业勘查设计;2004年04期

10 薛函,李宏伟;发展包头城市森林提高林业生态及经济效益[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德利;;我省与保险强省的差距与解决途径[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德勇;;地区经济差异与保险发展[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3 胡玉翠;;我国保险继续教育的瓶颈及对策分析[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静茹;陆致成;巩文红;张静宜;李江;;我国大小兴安岭的野生果树资源[A];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东北冻土变化[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陈华;王稳;;中国保险发展对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7 米秀清;;浅谈凌源林业的发展成效[A];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C];2011年

8 谢煜;张智光;;林业生态与产业体系共生协调关系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敏;;清水江流域林业生态文化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智光;杨加猛;;林业产业链的系统结构与演进路径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余晓芬;[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李唐宁;[N];经济参考报;2011年

3 鲁冰;[N];市场报;2008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高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5 特华投资控股博士后工作站 方春银;[N];中国保险报;2002年

6 记者 陈天翔;[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FN记者 齐闻朝;[N];金融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辉;[N];河北日报;2010年

9 郭树平;[N];中国保险报;2011年

10 黄英君;[N];中国保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静波;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2 李炜;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黄洪;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谢利人;新农村建设中县域保险发展支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曲丽丽;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机理与拓展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谢煜;林业生态与产业共生协调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盛均全;中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刘红;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刘静;新疆地方财政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赵建军;基于气候变化的水稻旱灾风险及其保险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大小兴安岭林业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2 孙晓新;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沼泽地人工恢复效果综合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何玉堂;河北省县域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4 马良录;回教保险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洋;中美保险反欺诈机制比较及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姜微;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及调整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明霞;广州市林业有害植物灾害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传奇;福建省九地市林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刘凤平;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金志广;鹤壁市创建林业生态市的实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保险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6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3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