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中国养老金改革的逻辑和福利效果:基于人口“数量-质量”转换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25 19:58
  本文通过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我国人口结构沿着"数量-质量"前沿边界转换,即少子化伴随人力资本进步时,养老金体系最优的代际再分配水平。分析表明:(1)如果仅面临少子化,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确应转向积累制,但快速的人力资本进步完全可以补偿少子化的冲击,使现收现付制仍是最优选择。如果考虑到代际公平性,甚至政府需要加强现收现付制,使老年世代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2)基于"数量-质量"前沿边界转换的模型内生出我国较高的养老保险费率、退休前工资替代率和制度内赡养率,较低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和人口赡养率等许多令人困惑的典型事实。(3)在此理论框架下,无论不做实个人账户,还是加强缴费受益关联、延迟退休以及建立"养老金-工资挂钩机制"都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看似矛盾的中国养老金改革实践或许具有逻辑自洽性。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 2020,55(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养老金改革的逻辑和福利效果:基于人口“数量-质量”转换的视角


反事实分析和影响因素分解

效果图,社会福利,政策,养老金


政策实验目的是探讨当前重要的改革,如从现收现付转向积累制的系统性改革、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延迟退休年龄和缴费受益关联等的社会福利效果如何。模拟结果如图4所示。(一)系统性养老金改革

养老金,工资,增长率,情况


在基础模型中,当经济体同时存在少子化和人力资本进步而社会总赡养能力不变时,尽管缴费率、退休前工资替代率等参数保持不变。但随着人力资本进步,年轻人工资增长,如果老年人养老金没有增长,平均工资替代率将持续下降。平均工资替代率是衡量老年人在社会中相对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漠视平均替代率的下降可能导致严重的代际公平性问题,社会必须允许老年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现实政策中,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也考虑了代际公平性问题:第一,从养老金计发公式看,代表性退休者养老金与退休前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这使得老年人的养老金与当前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而非职业生涯平均工资水平相关联;第二,尽管我国养老金待遇调整还未建立一个正常的调节机制,但2005年以来政府每年的养老金待遇调整都会考虑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使退休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如图1所示,2005年以前,平均养老金待遇增长率与平均工资增长率之间呈反向变动,但2005年以来,两者挂钩程度大幅提高。在下一节,我们将考虑在基础模型中加入代际公平性后对最优养老金体系的影响。三、 拓展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J]. 梁润,余静文,冯时.  南方经济. 2015(07)
[2]“退而不休”的劳动者:转型中国的一个典型现象[J]. 程杰.  劳动经济研究. 2014(05)
[3]中国城镇劳动力提前退休行为的研究[J]. 封进,胡岩.  中国人口科学. 2008(04)
[4]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一项基于劳动力退休年龄的考察[J]. 梁玉成.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
[5]“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J]. 孙祁祥.  经济研究. 2001(05)
[6]分离体制转轨成本,建立可持续发展制度——世纪之交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报告[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保障课题组,丁宁宁,葛延风,董克用,杨燕绥.  管理世界. 2000(06)



本文编号:3100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100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