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城市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08:57
  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2009年开始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遵循互助共济的原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属于公共财政,属于社会救助范畴。二者有着共同的政策目标——即有效缓解城市居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城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实现社会公平,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进而保障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两种性质不同但政策目标相同的制度衔接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首先,城市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能否衔接的现实可行性(环境基础)?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起点。本文认为:将城市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放在一起考虑,两种制度的优势互补尤其是筹资互补能够共同为贫困群体改善卫生服务情况提供支持,当前贫困人群迫切的医疗需求和制度现状为制度衔接提供了可操作的现实条件环境基础。接下来,研究衔接的第二个问题出现,即城市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否需要衔接?衔接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是什么?本文认为:城市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核心是建立在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共...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政策研究


城市医疗保障体系构成

每日检查,第三方,效应,医疗保障体系


印8窦跴Z(150)P(100)Pz(50)一一曲线0供给曲线 0Qi(6)图3Q《10)QZ(15)每日检查量2第三方支付直接结算及其效应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够派生出一个成熟的医疗服务第三方购买机制,即由郭伟和.福利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卜57一(’5.王洪春.从消费者剩余理论吞最新医改[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2):11一12,1525

医保,政策设计,阶段,政策


但是医疗费用能够分别进行核算。然后由基金管理机构对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供方监督管理和费用审查。这是我们建议的有效衔接运行模式图,如图5.1所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金 按按相同方案补偿 偿 正正常人群群 医医医医医医 医医疗服务机构构救救助对象象 象象象象象象象象医医疗救助资金 金 图5.1制度有效衔接运行模式图关于这两种制度的具体衔接政策过程的实施,包括4个阶段(如图5.2),政策准各阶段、政策设计阶段、政策实施阶段、政策评估阶段。在政策准备阶段,医疗救助部门需转变思想,通过与政府的沟通,积极促进与居民医保的合作,做好经费预算以确定可以救助的程度,可选择将预算划入医保基金。医保部门利用己有的衔接政策和各地衔接经验,敦促政府关注制度合作事宜,并在居民医保原有基础上建立衔接信息系统。在政策设计阶段,医疗救助部门可借鉴居民医保关于医疗费用补偿和服务包设计的经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0年世界卫生报告综述[J]. 周志男,雷海潮.  卫生经济研究. 2011(02)
[2]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城市医疗救助模式比较[J]. 易春黎,陈丽,荣英男,冯博,姚岚.  中国卫生经济. 2010(10)
[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二次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顾海,李佳佳.  南京社会科学. 2010(09)
[4]中国城乡公立医疗保险的基金结余水平研究[J]. 顾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5)
[5]城市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模式的分析及建议——以广州市为例[J]. 任丽明,刘俊荣.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08)
[6]资助参保型城市医疗救助模式研究[J]. 彭诵,赵斌.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0(04)
[7]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疾病经济负担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J]. 冯芮华,姚岚.  中国卫生经济. 2010(03)
[8]为全体人民病有所医提供制度保障[J]. 尹蔚民.  中国劳动保障. 2009(08)
[9]全民医保目标下医疗保障制度的底线公平问题初探[J]. 王欢,苏锦英,闫磊磊,张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05)
[10]从消费者剩余理论看最新医改[J]. 王洪春.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12)

硕士论文
[1]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问题研究[D]. 崔西玲.山东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91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391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