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养老保险对劳动供给和退休决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21 09:41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 2019,54(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 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介绍
    (二)养老金财富的基本精算模型
        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养老金财富精算模型
            (1)“新人”养老金财富
            (2)“中人”养老金财富
        2.“新农保”制度下的养老金财富精算模型
    (三)参数设定
        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下的估测取值
            (1)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
            (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
            (3)基本养老金增长率:
            (4)无风险利率:
            (5)主观贴现因子:
            (6)生存概率:
        2.“新农保”制度下的估测取值
            (1)基础养老金增长率:
            (2)个人账户年缴费额增长率:
            (3)基本养老金增长率:
            (4)其他:
    (四)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1.计量模型设定
        2.内生性问题
        3.因变量
            (1)退休决策。
            (2)劳动供给。
    (五)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 回归分析
    (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
    (二)“新农保”对“退休决策”的影响
    (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四)“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五、 稳健性检验
六、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养老保险与退休年龄选择——基于CFPS2010的微观经验证据[J]. 李昂,申曙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9)
[2]养老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J]. 程杰.  经济研究. 2014(10)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J]. 张川川,John Giles,赵耀辉.  经济学(季刊). 2015(01)
[4]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研究[J]. 彭浩然.  统计研究. 2012(09)
[5]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J]. 廖少宏.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3)
[6]中国城镇劳动力提前退休行为的研究[J]. 封进,胡岩.  中国人口科学. 2008(04)



本文编号:3509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509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