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14:01
  目前,保险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保险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经营、保险人违规欺诈、行业自律能力差、保险监管技术落后、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的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对保险公司进行信用评级是解决我国保险人信用缺失问题的有效方法。如何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第三方监督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主体之间良性互动,是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市场化运作导致评级机构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掩盖风险,再加上监管长期缺位,结果导致了严重危机。美国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民族信用评级的实践和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信用经济的发展呼唤新的评级思想和理论创新。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动机之所在。本文在整体思路上,遵循“理论架构——现实考察——实证分析——政策框架”的研究范式,具体演进方向按照“内涵界定——理论基础——制度环境——关键技术——实证测度——...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保险信用研究
        1.2.2 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研究
        1.2.3 信用评级模型研究
        1.2.4 保险信用评级实证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信用评级内涵与演进历程
    2.1 信用评级相关概念
        2.1.1 信用的内涵
        2.1.2 保险信用的内涵
        2.1.3 保险信用评级的内涵与意义
    2.2 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
        2.2.1 信用评级的产生与发展
        2.2.2 保险业的信用评级
    2.3 国外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简介
        2.3.1 国外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特点(以美国为例)
        2.3.2 国外保险信用评级制度运作模式
        2.3.3 美国主要信用评级公司评级方法简介
    2.4 国内保险信用评级发展概况
        2.4.1 国内保险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2.4.2 国内保险信用评级的发展特点
第3章 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理论基础
    3.1 声誉理论
        3.1.1 声誉理论综述
        3.1.2 声誉理论在保险业的应用
    3.2 不对称信息理论
        3.2.1 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内涵
        3.2.2 保险业中的信息不对称
    3.3 风险文化理论
        3.3.1 风险文化理论的内涵
        3.3.2 风险文化理论的反思与启示
    3.4 全面风险管理思想
        3.4.1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3.4.2 全面风险管理与信用评级
第4章 建立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的环境分析
    4.1 市场环境
        4.1.1 保险业对资信评估需求迫切
        4.1.2 资信评估对保险业的供给不足
    4.2 信息环境
        4.2.1 我国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历程
        4.2.2 我国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4.3 国际环境
        4.3.1 信用评级业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分析
        4.3.2 我国信用评级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启示
    4.4 社会信用环境
        4.4.1 国内信用环境
        4.4.2 保险行业信用环境
第5章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的关键技术
    5.1 指标体系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理念
        5.1.1 影响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的因素
        5.1.2 基于 ERM 的指标设计理念
    5.2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指标体系设计
        5.2.2 指标体系分析
        5.2.3 适用性分析
    5.3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方法
        5.3.1 信用评级方法介绍
        5.3.2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方法选择
        5.3.3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程序
第6章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实证分析
    6.1 实证分析设计
        6.1.1 实证方法和思路
        6.1.2 数据来源和处理
    6.2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定量指标实证分析
        6.2.1 因子分析法实证过程
        6.2.2 定量指标实证结果
    6.3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定性指标实证分析
        6.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定性指标权重确定
        6.3.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实证分析
    6.4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综合
第7章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的实现机制
    7.1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7.1.1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
        7.1.2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的基本模式
        7.1.3 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的主体权责体系
    7.2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机制
        7.2.1 寿险信用信息传递机制
        7.2.2 寿险失信惩戒机制
    7.3 我国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的标准体系
        7.3.1 寿险信用评级市场标准体系
        7.3.2 寿险信用评级机构标准体系
        7.3.3 寿险行业运营标准体系
    7.4 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的配套措施
        7.4.1 寿险业信用环境建设
        7.4.2 寿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7.4.3 社会诚信道德文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课题情况
附录 B 定性指标权重专家赋值问卷表
附录 C 模糊综合评判专家问卷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 杜金富.  中国金融. 2012(08)
[2]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困境与监管启示——基于信誉机制理论的视角[J]. 彭宇松.  财经科学. 2011(09)
[3]基于多维时间序列的灰色模糊信用评价研究[J]. 张洪祥,毛志忠.  管理科学学报. 2011(01)
[4]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范发展问题研究[J]. 唐建平.  金融经济. 2010(24)
[5]社会信用法律规制的理论依据[J]. 姚志伟,吴国平.  江汉论坛. 2010(07)
[6]美国控制了信用评级权也就控制了金融资源霸权——中华民族的崛起还必须有独立自主的民族信用评级业[J]. 郑良芳.  武汉金融. 2010(07)
[7]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亟待重塑[J]. 朱光耀.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6)
[8]后危机时代国际信用评级业改革趋势及其启示[J]. 胡文莲,孙哲,肖瑞婷.  中国金融. 2010(08)
[9]我国保险诚信状况调查及诚信体系建设研究[J]. 李秀丽,赵瑞,周晓娜.  特区经济. 2010(03)
[10]我国信用评级业监管研究与监管体系构建[J]. 陈莹.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中国寿险业经营风险研究[D]. 李薇.辽宁大学 2009
[2]中国保险业经营模式变迁与监管机制创新[D]. 侯祖戎.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完善研究[D]. 孟思凡.中国政法大学 2010
[2]中国寿险监管信息披露探析[D]. 何婷.西南财经大学 2009
[3]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分析[D]. 金建平.西南财经大学 2009
[4]保险监管模式国际对比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刘志华.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42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642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