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域生态红线划定与产业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4:00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淅川县为例,结合以往专家学者相关研究和实地考察,综合考虑了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因子,运用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划定了淅川县整体的产业布局,将其分为生态红线区、生态黄线区和可开发利用区3个区域。淅川县生态红线区占整个区域的27.67%,该区域禁止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生态黄线区占整个区域的51.85%,(该区域要有目的和条件的限制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开发活动的进行);可开发利用区占整个区域的20.48%,是产业区选址首先考虑的区域。生态红线划定与产业布局研究是小区域范围内维护生态平衡稳定,正确引导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生态红线是"禁区",禁止一切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划分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淅川县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制约,可以为淅川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41(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域生态红线划定与产业布局研究


河南省淅川县位置示意图Fig.1XichuanCountylocationdiagram1.2数据来源及处理

示意图,淅川县,水库,河流


壳?蛴敕椒?1.1研究区概况淅川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级行政区,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结合部,北纬32°55′~33°23′,东经110°58′~111°53′,辖4个乡,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7万,全县面积为2820km2(图1)。县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由低山、丘陵和河流谷地相间分布组成,其中山地属秦岭余脉,发源于陕西省秦岭的丹江在县域西南部与湖北省的汉江交汇,形成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该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图2)。自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来,淅川县倡导生态经济,积极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环保工业为主,但淅川县内沿丹江口水库环库区周边的浅山丘陵区和项目开发建设集中区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21]。淅川县第一产业以小辣椒、花椒、林果、湖桑、水产、畜牧为主,第二产业主要是食品制造、中医药制造、工艺品制造、机械和冶炼-建材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业。其中,第二产业都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活动,由于淅川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同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淅川县人口迁移和新的人口聚集区的形成对生态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正确布局第二产业区,保证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对于该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数据来源及处理文章所采用的数据包括河南省淅川县行政边界矢量图、DEM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水资源分布图、河流分布图、道路网分布图、山体分布图、LandsatTM影像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统计资料、其他相关报告和重要政策文件等。其中DE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5m,LandsatTM影像从USGS网站(http://earthexplorer.usgs.gov/)获取,其空间

淅川县,红线,布图,敏感性


第1期赵瑞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域生态红线划定与产业布局研究位于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丹江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是南水北调水质保护的核心区域,如果该区域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将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优质水源的提供,此外,大量的工业污染将是丹江口水库最直接、最严重的污染源,禁止产业在该区域内布局对保护物种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也是淅川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结论与讨论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技术对河南省淅川县的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取性选择评价指标,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淅川县生态系统敏感性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丹江水库及其流域和内陆滩涂,这部分区域在发挥生态功能,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生态平衡方面尤其重要,但生态较为脆弱,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分别占全县面积的16.48%和16.23%。生态红线区占整个区域的27.67%,严禁在该区域内进行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建设开发活动,应加强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建设;生态黄线区占整个区域的51.85%,开发利用这些区域以坚守利用为主,开发为辅,需要重点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开发活动;可开发利用区占整个区域的20.48%,是产业区选址首先考虑的区域,但要注意合理规划与管制。本文研究结果能为其他县域或特定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合理安排产业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的生态红线是“禁区”,禁止一切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划分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淅川县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制约,可以为淅川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但由于数据的限制没有考虑自然生态风险等因素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省石漠化敏感区生态红线空间分异与管控措施研究[J]. 谢雅婷,周忠发,闫利会,牛颖超,王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4)
[2]汉中市生态脆弱性评价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 田海宁.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3]江苏省陆地和生态红线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 燕守广,张慧,李海东,唐欢欢.  生态学报. 2017(13)
[4]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研究——以鄂州市为例[J]. 李晓翠,何建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01)
[5]基于生态红线划分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为例[J]. 杨姗姗,邹长新,沈渭寿,沈润平,徐德琳.  生态学杂志. 2016(01)
[6]基于GIS的万荣县生态敏感性评价与区划[J]. 李建军,苏志珠,王言荣.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05)
[7]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深化环境影响评价[J]. 高吉喜,邹长新,王丽霞.  环境影响评价. 2014(04)
[8]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J]. 燕守广,林乃峰,沈渭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03)
[9]构建国家环境红线管理制度框架体系[J]. 王金南,吴文俊,蒋洪强,许开鹏.  环境保护. 2014(Z1)
[10]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J]. 吕红迪,万军,王成新,于雷,姜文锦.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01)

硕士论文
[1]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D]. 叶近天.浙江大学 2017
[2]论生态红线概念的界定[D]. 陈先根.重庆大学 2016
[3]鄂尔多斯能源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红线划定研究[D]. 刘祗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4]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红线区划定的方法研究[D]. 冯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3
[5]基于生态红线区划分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D]. 左志莉.广西师范学院 2010
[6]基于GIS的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生态补偿研究[D]. 王坤.东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60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360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