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01: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待提高等等。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单纯依靠资本和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创新能力。要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度重视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将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层面战略来部署。我国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必须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我国产业架构、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关键环节,我国要成为自主创新型的国家,这是我国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将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位于我国东南部,是中部崛起战略的中坚力量。安徽省有着良好的技术条件和产业基础,省会城市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已被列为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3年,安徽省实施以自主创新推动安徽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将安徽省建设成以创新为导向...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
        (二) 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高新技术产业概念的界定
        (二) 自主创新理论
    四、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一) 本文创新点
        (二)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问题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二)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纵向分析
        (三)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横向分析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 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二) 自主创新经费投入不足
        (三) 创新型人才严重缺失
        (四) 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五) 自主创新环境较弱,创新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第三章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一) 评价体系设计目标
        (二)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自主创新投入能力
        (二) 自主创新产出能力
        (三) 自主创新活动能力
        (四) 自主创新环境能力
    三、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第四章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评价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评价
    三、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活动能力评价
    四、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环境能力评价
    五、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第五章 提升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自主创新投入能力
        (一)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二)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二、提高自主创新产出能力
        (一)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二)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三、提高自主创新活动能力
        (一) 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活动主体地位
        (二) 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提高自主创新环境能力
        (一) 优化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二) 建立科技成果孵化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 胡海波.  财经问题研究. 2010(09)
[2]创新型省份自主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基于华东六省一市的研究[J]. 李惠娟,朱福兴,刘宁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23)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 周晓龙,庄亚明.  价值工程. 2008(07)
[4]因子分析法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以辽宁省工业企业为例[J]. 孙晓华,原毅军.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6)
[5]基于微粒群算法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 肖智,吕世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04)
[6]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测度指标体系[J]. 朱孔来.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7(02)
[7]国内外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综述[J]. 刘国新,李兴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2)
[8]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汪涛,刘婧.  工业技术经济. 2006(12)
[9]自主创新的理论、国际经验和模型构建[J]. 张荣峰,章利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04)
[10]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J]. 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  中国软科学. 2006(06)

博士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研究[D]. 赵红专.西北工业大学 2006
[2]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韩立华.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财政效应研究[D]. 彭敏.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 孙保龙.安徽大学 2013
[2]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鲁正莉.重庆工商大学 2012
[3]合肥试验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 卢燕.合肥工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9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569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