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组态视角下四螺旋创新驱动要素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中国30省高技术产业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30 16:24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发展与转变,公民社会影响下的四螺旋创新驱动模式逐渐成为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从四螺旋模式出发,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中国30省高技术产业为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因果作用机制,揭示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与潜在问题。结果发现:产生高创新经济绩效与科技绩效共同的组态类型为:政产学研平台联合导向型、平台公众政学研联合导向型,创新经济绩效独有的组态类型为产学研公众联合导向型。通过对比产生非高创新绩效的条件组态形式,揭示了创新驱动作用机制的驱动要素对产生高或非高创新绩效存在非对称性关系。创新驱动作用机制内部要素的协同效应是实现产业创新绩效提升与价值创造的基础,公众社会参与也无法独立和直接作用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因各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资源配置等因素的不同,创新驱动要素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并不是既定模式。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2 研究基础与分析框架
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策略
    3.2 数据来源
    3.3 变量测量与校准
    3.4 数据分析过程
4 组态分析与案例讨论
    4.1 组态分析
    4.2 案例讨论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理论贡献
    5.3 实践启示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分阶段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基于分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 王莉静,王庆玲.  中国软科学. 2019(01)
[2]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科技传播能力的实证分析[J]. 郑保章,李良玉.  科研管理. 2018(05)
[3]“政产学研用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及机理[J]. 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5)
[4]从基础科学到重大技术创新:基于合法性视角[J]. 程鹏,柳卸林,李洋,汪潇.  科学学研究. 2018(03)
[5]互信息视角的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四螺旋实证研究[J]. 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6)
[6]“三螺旋”到“四螺旋”:知识生产模式的动力机制演变[J]. 黄瑶,王铭.  教育发展研究. 2018(01)
[7]产学研合作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2006~201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封伟毅,张肃.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7)
[8]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 杜运周,贾良定.  管理世界. 2017(06)
[9]定性比较分析法在管理学构型研究中的应用:述评与展望[J]. 张驰,郑晓杰,王凤彬.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7(04)
[10]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文化与创客空间[J]. 徐广林,林贡钦.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02)



本文编号:3733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733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