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劳动力转移契合产业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24 11:43

  一、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匹配关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速度决定了经济增长水平,进而决定劳动力结构优化水平,从而引起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影响劳动力发展的方向与水平。 恫时,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可以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本保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已从物质短缺转为结构性矛盾,经济调控的目标从追求总量的增长平衡,转为市场导向的以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为主的内涵型调整。产业升级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中最突出的课题。各地区,梅别是沿海发达省份正将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改革攻坚的关键所在。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必然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高质量的劳动力投入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系统的产出,而且有利于引导其他资源流向转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人口和产业总体上呈现出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持续单向集聚的趋势。同时,我国还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我国城市化发展应从强调劳动力转移,转向通过产业区域转移来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和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

  二、广东省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型

  升级匹配的实证分析广东省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力争到2012年新增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600万人。“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全省转移劳动力就业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基本解决了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但仍然存在着周期性“民工荒”问题。口(一)广东省劳动力转移行业分布劳动密集型行业是转移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这符合当前劳动力要素资源特点。广东省转移劳动力就业多集中于制造业,2010年达到50.5%,其次是餐饮、商贸与服务业。具体分布参见表1。(二)广东省劳动力转移开发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广东省劳动力转移不断激活生产力,优化劳动力与产业间配置,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经济转型升级。p 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广东省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专项调查问卷工作。问卷以了解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共收到问卷样本1378份。调查结果如下:一是劳动力产业间配置进一步优化。三年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66.6万人,转移就业469万人。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持续稳定减少,5年来比重下降5.5个百分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技能人才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近40%,见图l。二是劳动力转移注重发挥本地人力资源的作用。本省本地就业比例大大提高,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2007年末到2010年底本省劳动力增加了248万人,外省劳动力减少了200万。三是有机结合劳动力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比如,佛山市根据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注重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促进就业向纵深发展。四是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主动对接产业园区发展需求。 全省组织推动校园对接产业园工程,建立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政策,实施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村合作以及学校与行业联合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全省100所技工院校与120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共签订合作项目3223个,推进“校企双制”

  合作办学、推进在岗员工技能提升服务、在有条件和需求的园区设立技工院校校区等项目,加快促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与产业园区协调发展,定向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能人才,解决产业转移园区当前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五是劳动力结构优化有力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全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不断提升,反映二者协调度的偏离度指标由2007年的48.2%下降到2010年的43.2%。(三)劳动力技能水平尚不能完全达到产业升级要求部分企业技术改造缺乏领军人才,导致工业结构不能由高加工化阶段向技术集约化阶段转变,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加工深度和附加价值率低。劳动力资本化程 氐,产业间配置不均衡,低素质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学历教育过度与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并存。

  劳动力结构已经呈现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 据课题人员调查,全省70%的在岗转移劳动力无技能等级,高技能人才占现有技能人才的比例为1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28%的比例要求。同时,如表2,68.3%的企业认为较难招到合适的员工,31.9%的企业认为现在岗员工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劳动力培训与产业转移结合不紧密,无法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四)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长效机制有待健全一些农村劳动力被动参加转移培训,选择培训项目的话语权不强。如表3,劳动者认为需要再培训,近50%的劳动者认为培训覆盖面不广、培训内容不深,转移后的跟踪培训缺失,培训专业与企业需求不对接,部分地方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只忙于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考核,存在培训走过场的现象。虽解决了“洗脚上田”的问题,但技能素质仍未“脱胎换骨”,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多从事低端劳动,就业稳定性不高,转移劳动力就业后“回流,,严重。三、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体系建设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前景环境依旧不明朗,要实现“双转移”目标,就需要紧扣产业发展布局,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向结构优化和开发要效益,使产业高地与人才高地相辅相成,支撑产业升级。

  (一)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规划要引导人口的空间合理布局。各地编制产业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 将产业调整和开发作为整体考虑,按照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优化人才结构,规划对接产业转型与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实行转移产业岗位申报和信息发布制度,实施人才集群战略,建立产业转移联合招商、联合招聘制度,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引进时须评估转移劳动力就业效益,形成布局合理的人才与产业协调互动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同时,在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过程中,建立产业人才需求的预测、预报制度,发布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突出产业导向。加强预测、预报机构和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劳动力转移的预警和缓冲系统,使之成为吸引、培育专项人才的“风向标”。

  (二)建立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发长效机制第一,实行转移劳动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转移后的劳动力提供:免费技能提升培训,编制区域产业劳动力技能培训目录,制订重点产业培训方案,健全培训生源调控 阳培训券制度,完善企业劳动力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制度。开发适应产业发展的职业标准和鉴定题库,争取在广东省率先实行对培养转移劳动力就业的老师开展高级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本文编号:5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5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