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财政政策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25 13:08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凭借文化创意元素高端聚合对产业优化升级的独特作用以及强大的经济文化功能,缔造了现代产业高速发展的新奇迹,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新宠儿。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囿于自身禀赋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在资金、市场、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又需要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人们对其在认识上仍比较模糊,在界定和分类上尚未统一,在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上还不深入,特别是对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作用的研究仍比较欠缺,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专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运用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的理论脉络、发展现状和特点规律,重点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特别是深入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及其绩效问题,探讨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其他公共政策,致力于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理论先导和实践路径。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深化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本文梳理了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发展的理论脉络,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诞生的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剖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点、功能作用和发展规律,综合各方角度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和范畴分类,有助于加深对文化创意产业本质的认识以及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于凝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具有积极意义。二是深化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学研究视角。目前,理论界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外部性、公共物品、生命周期以及价值链等特点属性,探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着重研究分析了财政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实现路径,开辟了从经济学视角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路径,对于拓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三是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文从发展阶段、成就等方面全面回顾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立足产业自身、市场环境、政府扶持等角度深刻剖析了产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为实操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四是有助于推动完善我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论文在分析比较世界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重点改进和完善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立法、规划、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其他公共政策进行了健全完善,对于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的创新性成果主要有:一是全新界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本文在借鉴整合国内外学者和各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定义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实践,站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高度,以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为依托,突出人文、创意、高端等元素,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全新定义,对文化创意产业外延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为制定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以及更好地促进产业总体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二是探究了财政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框架和路径。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财政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工具、环节和路径,系统研究探索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直接投入、税收优惠、投融资、政府采购等财政政策,分析总结了我国现有政策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相应改进意见,系统构建了一个财政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操框架。三是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周期曲线。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持续期的生命周期曲线,既为相关理论研究开辟了思路,也为政府制定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四是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本文全面梳理了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数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从产业规模、文化环境、科技研究、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等方面研究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数,设计了包括直接投入、税收优惠、投融资、政府采购在内的财政政策评价指数,为评估财政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效果提供了一种路径和工具。本文经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集合文化、创意和产业三要素,根植于文化产业,以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天赋和文化素养形成的文化创意为核心,以高科技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保障,与各个产业、部门相结合,渗透产业链各个阶段的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无衰退期的生命周期曲线;必须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周期、公共物品、价值链和主体成长等特点属性,综合协调运用直接投入、税收优惠、投融资和政府采购等财政政策,才能既有利于全面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又能达到节约财政资金、提升财政功能的效果。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财政; 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作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学术理论届和实践领域的同时关注,然而由于认识水平、研究角度以及产业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的不同,学者们和各个国家实操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行业界定以及分类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特别是与“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交织混杂在一起,造成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现象。比如,学者对其称谓多集中于“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数字产业”等等,欧盟、日本称为“内容产业”,英国、新加坡等国称为“创意产业”,美国称为“娱乐业”或“版权产业”,韩国称为“文化产业”。从理论演变和实践发展两方面入手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特点、功能和规律,准确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破解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和瓶颈,释放其蕴含的巨大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是当前圣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1.1.1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源起

文化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理论形成与发展即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源起脉络。

长期以来,文化一直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生产方式,仅具有文化色彩,而没有其他作用,人们往往只看到文化的意识属性和社会功能,而忽视文化的商品属性和经济功能,“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便是其中一个真实的写照。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把文化行为同工业活动联系起来是卡尔·马克思,他在《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政治、艺术和文学理解为“工业本身的特殊部门”。

20世纪30、4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马克思·霍克海默俪和特奥多尔··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认为文艺作品的批量复制和生产就是文化工业,并对其进行了批判否定,主要观点是文化工业的数量化、复制化、标准化和格式化,有违文化自由、独立、不可复制和重复的本质艺术作品的商品化、消费化使艺术从精神领域蜕化成一种物化的文化,从而剥夺了艺术本身应具有的反抗和批判精神文化本应多样化,而文化产业化却让文化趋于统一,产生了文化垄断和殖民现象。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产业持批判的态度不同,同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瓦尔特·本雅明'对文化工业持肯定态度,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一书中认为,复制技术使古典艺术的距离感、崇拜价值、自律性、本真性、一次性等传统“韵味”消失的同时,也使艺术的特性和功能发生了巨大改变,引发了艺术史的革命,解放了人类的视觉世界,冲击了日常世界,实现了艺术的普及和大众化。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态度并不一致,但它毕竟开创了文化产业研究的先河,引发了长期的关于大众文化的争论,进而带动了文化产业理论的发展。

 

1.2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1.2.1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及外延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一种集合文化、思想、精神、创意和知识要素的高端产业形态,更是关于世界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全新思潮。由于是新事物,内涵丰富,涉及广泛,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仍然存在争议,有创意产业一说,也有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一说,即便称为文化创意产业,也多从不同角度予以界定,呈现出百家争鸣、莫衷一是的局面。被誉为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等四大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凯夫斯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提供宽泛的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时尚、玩具和游戏等幻。美国文化产业专家托斯认为,创意产业包括音乐、戏剧、卡通、唱片、无线电、电视、建筑、软件设计、玩具、书籍、旅游、广告、时装、工艺、摄影和电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认为,“创意产业内涵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从广义上讲,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通常我们把以创意为核心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称为创意产业”厂习。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并将其分为工业设计类、影视艺术类、软件服务类、流行时尚类、建筑装饰类、展演出版类、广告企划类和运动休闲类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姚东旭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概念,而是产生于新技术条件下,对产业链的分解重组,渗透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李世忠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是依靠人的知识、智慧、技能、灵感、天赋,通过科技与艺术这两大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重构、嫁接和提升并与其他产业融合生产出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感性需要和理性精神需求的产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徐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受赞助的艺术部门,是通过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开发而具有创造财富的巨大潜能的文化产业二。

 

2.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研究领域新、特点属性多、涵盖范围广,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及其行业门类的划分始终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难点。不同的概念界定,不统一的的行业门类划分,不仅无法准确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貌,也不利于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行业间的比较。本章在综合比较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全新界定,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进行了综合归纳,总结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2.1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分类

2.1.1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分类

目前,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尽相同,包含的行业类别也颇有不同,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点和属性分析,这些概念和分类既有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也有不在其范畴的方面,但均可为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分类提供参考。英国采用“创意产业”的概念,将其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刁`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应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详见表2.1)。

美国称为“版权产业”或“娱乐产业”,定义为“可商品化的信息内容产品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版权产业。核心版权产业是指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或其它物品的创造、生产与制造表演、宣传、传播与展示或分销和销售的产业,主要包括出版与文学,音乐、剧场制作、歌剧、电影与录影广播电视摄影软体与数据库、视觉艺术与绘画艺术广告服务版权中介服务。交叉版权产业是指从事生产、制造和销售受版权保护产品的产业,其功能主要是为了促进版权作品制造、生产或使用其设备的产业,主要包括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CD机、DVD机、答录机、电子游戏设备及其它相关设备、包括这些设备的制造与批发零售。部分版权产业是指有部分产品为版权产品的产业,主要包括服装、纺织品与鞋类珠宝与钱币其他工艺品家具家用物品、瓷器及玻璃墙纸与地毯玩具与游戏建筑、工程、测量室内设计博物馆。边缘版权产业是指其它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或其它物品的宣传、传播、分销或销售而又没有被归为核心版权产业的产业,主要包括版权产品的一般批发与零售大众运输服务电信与网络服务。

 

2.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分析

2.2.1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并存

文化创意产业以知识和创意为主要投入要素,极大地改变了产品原有的形态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高收益性产业。美国工业设计协会调查显示,美国企业工业设计平均投入1美元,其销售收入高达2500美元。日本日立公司经统计显示,在增加的每1000日元销售额中,设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占51%。影视业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性也较为明显,比如,我国青年导演田蒙执导、黄渤主演的影片《倔强的萝卜》只投入了500万左右的制作成本,却取得了2278万的票房总收入。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制作宣传总投资1.5亿元,却收获了7.24亿元的总票房,创造了新的华语影片一记录。

文化创意产业在具有高收益性的同时也拥有高风险。文化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其不再是过去时代的基本物质性的必需产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如电影、电视剧、广告片、MTV、动漫、网络游戏来说,存在着时尚潮流、个体偏好、传播炒作、时机选择、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地域特色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了文化创意产品的风险。据有关数据显示,1998年,美国发行了将近3万种专辑,但销售量超过5万张得不到2%。纽曼早在1991年便指出了出版业的“二八定律”,即出版业80%收益来自于20%的产品。有研究表明,美国每年大约制作350部电影,但只有10部左右卖座。一份国产电视剧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投入到电视剧上的资金有50亿元,但创造的产值不到17亿元。中国目前有从事电视剧制作的机构近2500家,真正盈利的只有10多家。每年生产出1.4万集电视剧,但仅有3000集电视剧能与观众见面。

 

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作用......33

3.1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般理论........33

3.1.1市场作用理论.........33

3.1.2市场失灵理论........33

4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50

4.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50

5财政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工具分析.......60

5.1财政直接投入政策.......60

5.1.1主要方法.......60

5.1.2作用机理........60

 

11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其他公共政策

 

财政政策是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绝非是全部。文化创意产业聚合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之精华,吸取市场经济最具活力和优秀的因素,将经济发展推向更具潜能、更加环保、更加可持续的程度,同时也就需要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的共同支持和促进,才能开好花结好果。

 

11.1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立法和规划

11.1.1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立法

在我国,有关文化创意的法律法规一般都要包含在文化法规体系统中,随着文化立法框架的基本建成,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规定也在不断地丰富。如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以及《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影条例》、《演出市场管理条例》等。但是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备,政府应尽早制定和完善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如尽快研究出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法、中国艺术品交易法、电影发展促进法等,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环境。

11.1.2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鉴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存共融性,要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巩固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做到结构好、布局好、效益好、可持续,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以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政策分析

 

北京市是我国内地城市首次提出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5年多历程中,北京市无论在产业发展战略上还是政策支撑上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及其占尸的比重名列前茅。考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研究分析其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不仅对进一步促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国家和各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意义。

 

12.1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2.1.1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界定及分类

200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具体分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9大类(如表12.1)。

12.1.2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无论从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已然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详见表12.3和表12.4)。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9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