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浅谈县级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发布时间:2015-02-20 17:19

摘要: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出口退税对出口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出口退税是指一国政府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商品,将出口商品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退还给出口商的一项税收制度。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商品的重复征税,从而促进该国家的对外出口贸易。出口退税作为一种出口鼓励措施或财政激励机制,由于WTO规则对于各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不加以限制,因而其被世贸组织诸多成员广泛应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退税、中小企业发展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始于20079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球金融风暴,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次贷危机通过贸易传导方式使得我国出口企业需求骤降,让无数外向型企业进入寒冬面临严峻考验。从税收竞争的视角看,出口退税是增强一国贸易竞争力的税收手段。在金融危机下如何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所带给企业的风险,已经成为出口行业乃至个体化的出口企业极其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出口政策调整相关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一、分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原因

(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原因

2、出口退税政策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导致因原材料来源地不同而税负不同。如进料加工出口退税享受的不合理优惠,在降低税率后,实行“先征后退”的进料加工征税时按17%抵扣,而退税时按9%扣除,使企业无形中得到了优惠。如果使用国内原材料则没有这部分优惠。这样导致出口企业在考虑使用原材料时,会首先选用进口料件。这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一是损失了外汇,二是从客观上限制了国内原材料市场的发展。

(二)出口退税率调低的原因

严重的贸易顺差使国家财政策负担日益加重。出口退税率调低主要原因具体说:一是缓解外贸巨额顺差。200815月中国贸易顺差累计已达857.2亿美元,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抑制“两高一资”(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能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降低国家间的贸易摩擦。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曾发布消息称,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瑞格尔已经提出申请,对中美贸易的情况进行“332调查”。这一调查虽然没有硬性的法律约束力,但它往往是未来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的先兆。一旦该调查最后得出不利于中美贸易的结论,可能会波及许多行业。

(三)出口退税调高的原因

我国对出口商品确定了“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彻底退税”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在具体实施中并未得到完全贯彻,大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尚未达到17%的法定退税率。征退税率不一致,将使我国出口货物含税进入国际市场,在难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消化含税量的情况下,其结果将是降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具体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正面临发达经济体市场的收缩,对新兴市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加,昔日旺盛的外部需求将一去不复返。据海关统计的2009年前五个月最新数据显示,1-5月累计外贸出口额为4261.4亿美元,同比下降21.8%,出口降幅明显扩大,外需形势极不乐观。出口退税率提高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减轻了正处于金融危机中的企业负担,加强企业在国家市场的竞争力,加快了企业出口步伐,使产品的价格优势开始在海外显现,有助于外贸行业的整体复苏。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从长期看,全球经济下行必然拖累世界贸易量增长,加剧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WTO中一些成员国纷纷推行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美国通过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中明确规定公共工程在“不违背美国的国际承诺”前提下,必须使用“国产”钢铁和其他制成品。欧盟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采取提高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反倾销等方式保护本国企业。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多哈回合下一轮谈判前景暗淡,这些无疑使中国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坚挺,抑制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欧元等西方主要货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连续多次大幅降低利率,一些国家甚至达到当前的“零利率”,与之相比较,人民币利率仍然比较高,这就导致热钱大量涌向中国,加速了人民币升值步伐,从而导致中国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进一步弱化。在世界贸易增长放缓、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将对中国出口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4、从政策调整目标和内容来看。相对于上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目的只是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而言,此轮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除了希望达到避免出口的过度降低,缓解出口企业生存困难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外,还在于在保留对出口“两高一资”产品限制的基础上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同时还强调将调整出口退税率政策作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是一柄双刃剑。利好的一方面是,适时出口退税政策加快了退税速度和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有利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有利于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缓解国家财政赤字的压力。不利的一方面是,新出口退税政策可能使企业出口成本提高,获利空间减少,影响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改革,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将有可能产生新的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出口贸易方式从一般贸易向加工贸易的转变,不利于我国整个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

(一)不利的影响有:

2、制约低附加值的产品企业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不多,出口的产品中附加值较低,这样的出口产品结构影响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也使出口难以形成规模。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3、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我国出口企业多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核心竞争力低,随着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而出口成本的增加削弱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了地方出口总量的进一步增长。

4、出口退税政策调低对“两高一资”企业来说,在经历了多年的竞争后,已成为微利行业,降低出口退税率无疑是再一次的打击。

(二)有利因素主要是:

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能促使出口型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居主导地位的一些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产品的市场结构,以提高自身的出口竞争力。

2、出口退税调整实行有保、有压的政策,是国家对出口退税进一步的改革。从宏观层面看,有利于国家巩固对经济调控的成果,有利于遏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的过度发展。从中观层面看,有利于促进地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节能型和环保型企业园区。同时政府出口退税的负担将会再次减轻。从微观层面看是有利有弊,长期看是有利于资源性产业特别是板材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近期看受限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进一步受到挤压,有的小企业可能无法继续经营,出口的势头会在12月之后放缓。微观层面分析还是利大于弊,促进小企业优胜劣汰。

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企业应适时进行风险应对

(一)调整思路,适应政策的变化。深刻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当前新的经济建设目标的重要意义。出口退税调整是国家对产业政策调整的一种手段,是基于国际环境变化及国内产业结构状况采取的带有时效性的应对之策。出口企业要调整思路,积极适应政策的变化。企业在对外签定合同时,尽量采用即期和远期付款方式,避免因远期合同带来的出口政策调整的风险。

(二)做好执行新的政策缓冲期的工作。面料、针织、钢铁制品、陶瓷和部分化工企业必须相应地提高对外报价5-15%,采取新老客户灵活的政策,以期获得企业最好的参展效果,争取最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同时企业已经在税务部门备案的合同尽快报关出口,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办理退税手续,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工作。200771日起,我国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又一次调整。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是近年来涉及出口商品较多,调整幅度较大的一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由数量增长质量增长转变,有利于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但另一方面,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导致了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出口竞争力,客观上起到了抑制产品出口的作用。如果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滞后,附加值得不到提升,就会失去市场,失去客户,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建议出口企业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速外贸企业重组。企业要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提高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项目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高的外贸效益。另一方面,要提高传统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由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等的出口退税率一直没有降低甚至有的还提高了,从中不难看出国家调整出口产品的决心和着眼点。企业应抓住机会,认真研究出口商品的税目种类,分析并调整产品结构,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

2、下调出口退税率后,很多外向型生产企业和流通型外贸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受到较大影响,与生产企业相比,专业外贸企业会受到更大冲击。过去,有的外贸企业曾单纯把出口退税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直接降低了外贸企业的获利空间,企业对上下游的要价能力越来越低,供销两头挤压,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难题。因此,外贸企业需要与生产企业更好地沟通,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生产企业通过代理制扩大出口的积极性,这有助于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完善和发展。而对于实力强大的优势外贸出口企业而言,则可以在经济利益和自愿基础上组建企业集团,与生产企业重组和整合。

3、调整内外销产品比例,外销与内贸双管齐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清楚地意识到,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将面临很大风险,所以应适当调整内外销比例。当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国内市场可以缓解其面临的困境,也就是两条腿走路。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幅度较大的企业,应适当调整内外销的比例,增加内销份额,向国内市场要效益,从而抑减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冲击。另外,名牌产品由于附加值相对较高,对出口退税率降低的承受能力要相对强一些。生产非名牌产品且毛利率较低甚至微利的企业,可以变产品外销为半成品内销,转变成为国内名牌企业的供应商,转嫁一部分损失。在内外销比例调整的同时,还应注意内外销产品的种类。有些半成品退税率较低甚至退税率为零,适当将加工半成品出口逐渐向产成品出口转移,这样可充分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4、选择适当的贸易方式,积极稳妥“走出去”。出口退税率下调后,出口企业应调整营销策略,发展多种贸易形式,利用不同的出口贸易方式,可以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走出国门,到境外做外商,不失为一个长远的应对策略。为规避退税风险,针对出口企业国外料件加工复出口的业务,一般可采用3种贸易方式:一是来料加工方式,即免征加工费的增值税,对其耗用的国产辅料也不办理出口退税。二是进料加工方式,即加工货物复出口后,可以申请办理加工及生产环节已缴纳增值税的出口退税。对这两种方式:在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少且货物的退税率小于征收率的情况下,应选择来料加工方式。由于来料加工业务免征增值税,而进料加工虽可办理增值税退税,但退税率低于征税率,其增值税差额要计入出口货物成本。此时,进料加工方式业务成本较大;反之,当料件加工使用的国产料件较多时,则应选择进料加工方式。三是国外延伸方式,即在海外设厂或海外注册,在境外设立直销点,同时开展国外料件境外加工业务。合理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出口退税风险和出口限制措施,减少贸易风险。这种贸易方式,延伸了产品价值链,不受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也可以规避外国的高额进口关税。

5、降低成本,把成本控制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经测算,出口退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出口成本将增加一个甚至超过一个百分点,许多微利企业面临着亏损的风险,因此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长远之计。出口企业应与生产企业积极协商,多渠道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企业还应充分挖掘内部空间,尽可能减少各环节成本,在设计、采购、施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选择合理运输航线,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取网上看样、报价、洽谈、签约,降低交易成本。

6、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调整客户结构。在成本控制的同时,实行产品差异化经营策略,在传统市场上不拼价格,力争做到以质取胜,在产品功能设计、外观造型、产品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走产品创新之路,走品牌经营之路,把自己产品的特色打出来,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只有依赖差异化产品的生产,才能进行差异化定价,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逐步提升出口产品价格。企业在进行出口价格调整的过程中,势必会失去一些以经营低价、低档产品为主的客户,但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一个新的契机,可以藉此全面提高出口价格水平。加大市场开发的力度,树立公司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形象,使订单数量稳步增长。

7、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议价能力。出口企业应尽早转变观念,加强内部管理,从各个环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消化税务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企业更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积极增强国际议价能力,提高商务谈判能力,利用商务谈判技巧提高销售价格,这样也可以抵消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带来的损失。

8、加快产业升级,加速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产业政策结构性调整的最终目的,企业为了减除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取得竞争优势,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从以下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建立自主品牌意识,开发别人没有、不多或难以被替代的创意产品,实现产业升级。中国的企业要发展,就要走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自主品牌营销)的升级之路。做商品,不管是贴牌生产,还是委托设计生产,由于品牌和营销渠道都是外商的,国内企业只能赚取加工费和设计费,不但利润微薄,而且拥有的市场永远是不稳定的,永远是在替别人赚取利润和声誉。”具备了较强的产品制造和设计实力,所欠缺的就是独立进军国际市场的品牌营销实践,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直接导致制造成本增加,将使贴牌加工和委托设计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很快被蚕食。中国企业要想掌握市场主动权,创建自主品牌是最可取的道路。丁力说:毫无疑问,创建自主品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难度会大于中国以往任何一次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努力创建自主品牌,是加快企业实现出口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的一个有效的助推器。

2)企业应快速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充分争取地方政府给予外贸出口奖励政策。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快速转变经营方式和调整产品结构:一是增加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比重,因为对生产企业出口贴息奖励标准要高于流通企业,相对于外贸流通企业而言,生产企业最后环节的增值税在本地实现,地方政府考虑财政因素,相应出台鼓励收购本地产品出口,对收购外地产品出口不再贴息和奖励。二是提高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加工贸易对进出口总额指标贡献大而出口退税少,地方政府出口退税负担也轻,而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与县域外收购出口是一样的。

3)充分、有效运作资金,尽快收集外贸出口单证,争取早日退税,加快企业流动资金的运转,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4)在产品结构、贸易方式得到优化后,取得快速的出口增长率,扩大出口规模。

5)尽快熟悉掌握国家最近出台的外贸政策,对出口退税率了如指掌,指导业务部门经营国家鼓励类产品和高退税率产品出口,顺应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

总之中小型企业必须建立快捷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专门应对各种经营风险的预警情报部门,在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情况下,企业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紧筹建重在“预警、处警”的责任部门乃至危机管理小组,随时洞察市场动态,及时把握行业趋势,“有急必察,有难必报,有警必处,处而必胜”,知己知彼,把资源短缺、物价上涨、融资压力等各种困难、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尽量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企业危机敏感度,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才能百战百胜,才能有备无患,出口企业惟有面对现实,积极调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应对危机,才能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石亚东,李传永.试析我国近期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2009(6)

[2]何博.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行业影响和应对策略.经营管理者,2009(14)

[3]罗琴.金融危机下提高我国出口退税税制竞争力的思考.税务研究,2009(6)

[4]周志国.出口退税的政策效应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科技信息,2009(27)

[5]路宏达.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下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



本文编号:15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