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如何在国际贸易环境中提升中国企业贸易地位

发布时间:2015-02-19 20:37

刘艳伟    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国际间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在自由贸易与贸易环境中,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贸易地位,加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实力,提升中国企业形象是中国企业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现今贸易环境的发展情况,就如何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以及贸易地位的提升进行分析,以期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中的知名度。

关键词:国际贸易;中国企业;地位

现代的贸易环境中最常见的有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并且形势日趋尖锐。中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的贸易量有了明显的增长,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的产品而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以环保、无污染等措辞试图加强贸易的区域保护,对贸易的自由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寻求国际贸易标准化,并引进贸易变量的环保贸易策略,使我国企业的对外国际贸易呈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企业在贸易环境发展的弊端

随着贸易全球化、多极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因国际的贸易规则、贸易政策的限制,很多中国企业在发展国外市场,与国外的集团企业进行竞争时,沦为了战败者。由于竞争的日益技术化、知识化等原因,中国企业不能很好的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束缚,中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形成了贸易差距。

1.国外企业的贸易排挤

国外的大中型企业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的控制面较多,这也为中国企业的开发造成了一定的阻力。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贸易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弱,国外企业在占有一定市场的基础上,再进行市场的扩大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中国企业的发展市场以及与外国企业合资的企业市场,无论是对产业经济的结构、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是对劳动力的分配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众多合资企业虽在国内及国外市场得到了地位及市场影响力的提高,但中国企业在内部的投资仅限于劳动力、资金及场地的安排等,在技术上及企业的管理上等明显的落后于国外企业。

2.贸易政策的排斥

由于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在产品价格上明显低于国外企业的同类产品的价格。因此,由于产品价格的问题,中国企业屡次遭到国外政府的反倾销活动。其不仅设立贸易税收壁垒,外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的企业而巧立名目阻拦中国的产品的进驻。

发达国家的企业多采用区域集团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进行多渠道的团结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而且政府机构利用报道等手段鼓励民众维护本国利益,强烈抵制外货等都对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以打击,影响中国产品对国际市场道路的开辟。

3.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中国的经济体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类型,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融资的方式及融资的手段较窄,虽国家政府对于私有企业的政策逐渐放宽,但私有企业的资金仍呈现不稳定的景象。由于资金关系,中国的企业包括国营与私营企业都是由国家的政策进行资金的调配,其他的资金主要是靠企业自身想办法解决,因此,引进一些先进设备,开发一些软件,招聘企业高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等都需要考虑在内。将企业的员工素质以及硬件设施等能够提升一个环节。

4.技术型人才的流失

中国国内的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的问题,造成技术型人才的缺失,有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性人才由于外资企业的高薪诚聘而频频跳槽,这也是中国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企业要发展,不仅要拥有雄厚的资金,还要有技术型人才做后盾。企业的人才不仅要有储备,还要有人才的分配与应用,保证人才的均衡分配,才能推动企业整体的均衡发展。

5.企业自身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限制,企业自身发展主要是靠关系的积累及自身产品创新的累加等多种渠道累加后而获得的。中国企业内部多存在管理机构繁杂,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国内中小型企业占主要的部分,政府的宏观调控实施兼并与合并的企业发展模式,但由不同发展模式的管理型企业合并成一个整体,员工的管理以及谁主要负责等,各部门的员工可以任意调配等都是企业是否做大做强的一个原则性东西,因此,关键还是企业自身能否理顺内部的管理机制,人员团结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努力。

二、中国企业自身地位的提升对策

中国企业若改变现有的发展状况,不仅要针对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的发展创新,发展优势产业,还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资金的投放力度,实施多渠道的资金汇拢,并吸纳技术性人才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保证企业的整体队伍的完善,,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

1.发展企业的优势产业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体现特色,还要体现企业的优势。我国企业的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这也跟我国的国情有关,企业要做大做强不仅要体现企业的特色,还要深入的发展优势产业,打造企业的品牌。以创造性的发展为基础,将企业的重点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彻底扭转产业层次低的局面。

以优势产业为企业的真正着力点,加强产业的技术含量,并增强贸易主动性,将贸易的合作与贸易的竞争看成贸易的主体部分,并参考SWOT的技术分析方法,开发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清楚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展创意品牌的战略化发展。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加强市场的自由化发展,减少政府的宏观调控。真正的一个企业的发展实力进行贸易,国内加大银行对稳定企业的放资,并实施有力的监督。不能因为企业的抵押而放松了对企业的监督与审核,以防止企业的财务的账目不对照等影响国家的利益。

国际贸易流程中,政府政策的发展趋向,加强南南合作的开展,并参与制定相关的贸易守则。例如跨国并购的管理、项目外包的税收等没有一个清晰地税收界定。因此,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贸易为主线,开展多方合作。我国政府在通过与贸易伙伴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领域发展协商中创设一个可供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的平台,为国内企业创建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

3.加强资金的投入

企业资金的流转不光以企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以获得,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发新领域,产生新的贸易伙伴,将贸易的对象以及贸易的市场扩大化,保证贸易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效地开拓型进展。

国内企业针对内部进行资金的协调化管理,放宽融资渠道,加大自身的集资方式,并把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考虑进去,以企业的发展为主向,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共用性,以达到更快更好发展的目的。

国家政府适当的放宽对国际贸易的限制,鼓励走出国门,积极地参与国际的贸易竞争,并设立适当的贸易保护措施,保证中国企业在果实市场的适应性欲拓展性。按不同企业的发展实力进行资金、人才等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完善。

4.吸纳技术型人才

中国以强国的角色加入了WTO,我国的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国外的企业的涌入,这也使我国的企业面临着人才争夺战。国内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不完善等原因,这也使大量的人才被国外的企业笼络,这无疑会影响到国内企业的相对竞争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目的。其要求市场的稳定性、合理性与发展性,这也是建立国际经济秩序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技能,针对技能的开发给予资金援助加大对人才的收拢与爱国教育,对企业及国家有贡献者给以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保证技术型人才的不外流。加强技术性人才的招聘,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内部人员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

5.完善企业队伍

制定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内部机构的流程的透明化。加强基层企业各部门协调的规范化,避免各部门相互之间的经济摩擦。并以优势产业带动其他劣势产业,以组织的形式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在各部门的协调,加强企业员工的团结与合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普及贸易的梯形发展。

加大各部门承接的相关外资的制度规定,积极地与国外高技术企业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并加强相关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合作,完善企业内部的考核与监督制度。因此要求各部门之间既要相关衔接又要相互独立,逐次发展,保证投资、销售与售后等部门的协调与发展。

三、结语

由于中国贸易的国际市场的狭窄性,不仅受到国外企业的排挤还受到贸易壁垒及反倾销的制约,因此,企业的贸易地位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相关的政策保护,还要有中国企业的自身的发展,加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内部的技术性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创新发展,完善企业的职工队伍,各部门之间相互协助、相互提高,最终达到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国际地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湘一,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06).

[2]陈同仇,国际贸易.[Z]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经济信息部,中国对外贸易百强企业2005,[M]新世界出版社,2011(04).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5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