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出口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对策初探

发布时间:2015-02-19 19:29

           谢徐娟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伴随着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出口企业面临的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建立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做好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保障机制,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降低贸易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出口企业 风险 原因  管理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迅猛发展的同时,以产生大量应收帐款为特征的出口信用风险也不断扩大,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出口后劲的一大障碍。我国出口企业的相当部分货款不能即时收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一、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出口信用风险,指由于出口商信用原因导致的出口商货款拖欠或灭失的风险,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由来已久的一大难题,只要有国际贸易,就有商业欺诈,也就必然存在着出口信用风险。

首先,激烈的市场竞争逼迫企业采用赊账、远期付款方式等手段,通过放弃对货款的控制权换取客户的订单。采用这种促销方式,如果国外买家销售状况良好时,无疑是会增强产品在买方市场的竞争力,刺激销售。但是,中国出口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交换平台,另外,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在管理工作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大多数的外贸企业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意识。公司领导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忽视;甚至连对进口商最基本的信用调查都没有进行。

其次,出口企业信用风险意识不强。我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出口信用风险意识。很多出口企业忽视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与评估,经营理念不当。面对激烈竞争,为争取出口订单,很多企业在结算方式和付款条件方面过度迁就客户,盲目利用赊销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销售业绩及账面利润,却忽视对销售回款的控制,致使逾期应收账款大幅攀升。

再次,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非常不规范,使出口企业对信用信息的检索和获取存在很多障碍,,无法获取真实、全面、准确的海外企业资信信息,对海外企业的资信难以做出正确判断,也就使海外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地评估,信用管理难以真正运作。同时,信用管理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顺利开展。目前外贸企业不仅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知识和技术,而且几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信用管理人才。业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信用管理思路,欠缺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进口国的特殊规定缺乏足够的了解,只是为了提高销售额和扩大市场份额而盲目地赊销企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风险,也给一些不良客商提供可乘之机。

最后, 我国出口企业缺乏一整套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风险意识很薄弱,忽视资信调查,大部分国际拖欠是由于忽视资信调查造成的,企业合同管理不完善,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部分交易仅凭口头达成,个别企业连合同档案都没有,客户信息全由个别业务员掌握,业务员跳槽时,客户也被带走,既使企业丧失客户资源,又使企业无法利用合同信息动态考察客户资信,企业缺乏系统的信息跟踪反馈机构,不少企业只重视成交和交货这两头信息,忽视备货、结算及客户意见的反馈信息,企业不能有效地处理信用风险,对拒付部分往往又自己组织专人追收,结果由于专业技术不足,收效甚微。

二、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防范及管理对策

出口信用风险是所有出口企业面临的共同主题,但在不同国家,出口企业所遭受的信用风险程度不同,良好的风险防范及管理对策可以大大弱化这种振荡,从而保护本国企业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

首先,国家要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把企业应收帐款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转变出口企业经营观念,使企业由单纯注重完成出口任务切实转变到重效益,重质量的出口。要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完善专业性社会中介机构建设。完善目前我国刚刚起步的应收帐款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可考虑以风险基金形式资助追帐机构开展业务,把该机构同国外同行的信息网络建设扩大到同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各种相关的联系上,提高协作性、有效性。

  其次,强化信用理念,增强信用风险意识。信用理念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动力源。通过加强信用管理部门和外销人员的信用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树立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增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出口信用风险。建立客户信息沟通机制,现阶段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的客户信息分散在业务人员或业务部门手中,各部门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业务人员不注重信息的上报,往往就影响客户各类信息间有机联系及完整性,这种状况的存在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极易造成信用风险的发生。

  再次,建立内部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企业必须重视和强化客户信息收集,以客户资信管理为核心,实施一套防范和控制客户风险的管理方法,包括企业怎样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进行资信调查,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剔除信用不良的客户。

最后,随着海外业务扩大,出口企业除了建立一个内部信用监管制度之外,利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转移信用风险也是中小企业必要的选择。其中,国际保理和出口信用保险是必然选择。国际保理能够很好地解决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压和进口商信用风险的问题。另外,出口商在货物出口后,因进口商的商业信用风险而不履行义务,或因进口国的政治风险造成出口商无法收到货款,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将对出口商的损失予以补偿。这样能有效降低出口企业风险,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宁佐亮.大中型企业如何推行信用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05,(8).

[2]杨瑞英.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文明,2005,(2).

[3]中国信保.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顾问[J].国际融资,



本文编号:15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a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