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国际经贸合作的新趋势与我国自贸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2-19 20:11

刘运生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摘要:为维护在全球经贸体系中主导地位,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试图以更高的标准建立新规则,通过加快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重筑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在此背景下,当前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自贸区建设成为了国际经贸合作的新热点和主要方式。面对国际经贸关系的新趋势,我国应及时调整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思路,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积极主动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关键词:经贸关系;国际规则; 自贸区; 战略对策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获取了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达国家则得到了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新的市场,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均获得了全球化的利益。同时,由于经济基础、技术和管理水平等的差异,发达国家往往处于优势、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多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在全球化过程中,利益失衡和价值冲突问题也在所难免。

一、当前国际经贸合作的新趋势

(一)国际经济贸易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变革。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全球化隐含的利益冲突愈发突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有所抬头,WTO贸易体系一再遭遇挫折。为了避让WT0 多边谈判的困境,拓展市场和生存空间,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着手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双边、多边区域经济合作,以降低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通过区域内贸易、投资、服务、货币等的一体化,来促进区域内经济体的系与融合,带动经济增长,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热潮兴起。

(二)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方式。相对于WTO贸易体系,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具有灵活性大、针对性强、达成合作协议的成本低、效率高、开放度更大等特点,因而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开始通过自由贸易协定方式,寻求区域内贸易、投资、服务的深度开放与合作。截至201312,全球已生效的自贸区协定共有253项,已签署自贸区协定有25,,占全球贸易量的60%以上,另有77项正处于谈判阶段,还有27项处于谈判预备阶段。

(三)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WTO谈判的焦点集中在降低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以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为主要目的。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自贸谈判所涉及的范围不仅包含货物贸易,更多地涉及了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货币合作等方面内容也愈发突出;在谈判方式方面,自贸谈判也不同于 WTO多哈回合谈判,普遍采用以负面清单方式进行,以达到更高的自由化程度,也使合作领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拓展。

(四)区域合作对象的选择性更强,规则与标准更高。随着新兴经济体实力崛起,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在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为了继续把控全球经贸规则的制高点,美欧意欲建立标准更高的新规则,通过加快推进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重塑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在这一背景下,区域一体化不再局限于区域地理位置的相邻,而进入跨地区合作的时代。

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过主导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发布《双边投资协定2012年范本》( BIT2012),采用了更加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准入条件和规则标准。这些不仅要求成员国所有产品零关税,全面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同时在传统上意义上属于经济主权范围内的“边境后”经贸问题上也要求成员国做出规范,并以负面清单为基础将诸如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工标准、规范国有企业竞争以及准入前国民待遇等新标准纳入自贸协定条款;另一方面,通过TPP TTIP自贸区谈判,扩大新标准和新规则的影响范围,以推动和建立全球经济贸易新规则。

二、新趋势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1600亿美元,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27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外贸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仍为50%左右,对外经济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拓展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空间,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在全球贸易投资体系中比重和地位的提高,其他贸易国家与我国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贸易摩擦数量大幅增加,贸易争端范围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针对我国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正在快速上升。更应当注意的是,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为了维护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规制,通过加快实施具有“排它性”的自贸区战略,建立新的贸易保护手段,意图排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我国外贸强国战略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与挑战。

根据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增加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将带来贸易与投资的转移效应,从而降低对区域以外经济体的投资贸易机会;另外由于“轮轴-轮辐”效应,主导经济体还可以从自贸协定体系中获得额外的投资贸易利益。因而自贸区建设在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贸易保护和“制度壁垒”,并且自贸协定中的主要国家凭借其“主导优势”可以从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中获得更多的“制度”利益。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是由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所主导,不仅涉及的范围更广、开放程度更高,准入条件也更为严格,使其在经贸领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远超出 WTO和以往自贸协定安排的范畴。在发达国家主导的自贸协定谈判中,由于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在自贸协定谈判中地位的不对称,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来讲,往往处于两难的困境,面对不利于自身的贸易规则和标准,要么放弃自贸协定谈判,从而丧失自贸合作机会;要么勉强接受更为“严格”规则,使其发展机会和空间受到自贸协定约定条款的限制。可以看出,以发达国家主导的自贸区建设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必将产生“排他性”的损害,影响世界经济整体均衡发展。

三、我国自贸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建设步伐滞后。到2013年底,我国签署了12个自贸协定,其中10个自贸协定已经正式实施,贸易额约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如除台港澳外,仅覆盖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八分之一左右,远低于美国、欧盟、韩国、墨西哥的水平。2011年上述国家自由贸易协定已经为20个、53个、46个、43个,分别覆盖其对外贸易总量的37%27%35%73%。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我国自贸区建设的广度亟待提高和扩展。

(二)合作层次低。从我国已签署的12个自贸协定的内容上看,还主要以货物贸易关税减让为主,涉及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内容不多,很少涉及诸如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中立等内容。这表明,目前我国自贸合作层次还比较低,在应对新规则、适应新潮流的改革探索上步履艰难,面对新的国际经济贸易趋势,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三)影响力不足。就自贸区建设的结构来看,我国已有的自贸区协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周边,并且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跨区域的自贸区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自贸区很少,仅有瑞士、新西兰、冰岛等少数几个经济总量不大的国家,没有涉及一个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对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影响力非常有限,难以有效应对美国 TTIP TPP“两洋”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

四、加快我国自贸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面对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我们既要看到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也要认真分析我们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优势,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和作用,顺应国际经济贸易的新趋势,及时调整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战略,加快自贸区建设,构建出有利于我国竞争优势发挥的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框架,积极应对 TTIP TPP“两洋”战略的挑战,着力提升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 巩固基础,提升现有自贸区的合作层次。目前,我国现有自贸协定区域内部贸易分工与投资互通水平不高,与自贸区深度合作和形成统一区域市场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巩固和深化现有自贸区建设,对我国的自贸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强化现有自贸协议各项条款的落实。对有关服务贸易及投资便利化的框架性协议,要加快条款细则制定,同时加大自贸协定优惠条款的宣传力度,以促进现有自贸区深层次合作。其次,把两岸四地经济合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全力推动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对台湾、香港、澳门要实行最大程度的开放、最大范围的行业投资允许,率先探索试行取消准入行政许可和给予“准入前国民待遇”,为进一步提升自贸合作层次、扩大自贸合作范围积累经验。

(二)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构筑我国的自贸区格局。一是重点加强与周边主要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区谈判、促进中日韩三方谈判、带动10+6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进程,稳固和提升我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主导作用。二是积极推进与新兴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中的经济大国,与金砖国家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积极主动促进金砖国家自贸区建设,有利于提升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的共同利益,对冲TTIP TPP谈判的负面影响。三是注重与中东、非洲等国家经济合作。非洲、中东等地区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迟缓,有着较强投资需要和发展意愿,有意识地加强与非洲、中东等区域经济合作,可以推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战略多元化。四是充分发挥我国在上合组织的主导作用,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带建设,适时启动与太平洋联盟、俄白哈关税同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区域经贸组织的自贸谈判,最终构建出我国层次多样、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自由贸易合作体系。

(三)积极应对,以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姿态对待国际经贸合作新规则。尽管TPPTTIP谈判的一些内容、标准存在限制我国经济利益的倾向,但它代表着当前世界自贸区谈判的最高标准,很可能引领未来国际贸易投资规则走向。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既绕不开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合作、也躲不过高标准自贸区谈判的短期限制。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合作机制,积极挖掘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开展高水平自贸谈判的可能性,防止被“边缘化”;另一方面也要以国内市场庞大、外汇储备充裕、对外投资扩张的优势,有选择地主动与一些地缘政治阻力较小的发达经济体开展自由贸易谈判(例如欧盟一些国家),先易后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四)关注能源合作,借助自贸区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低,人均能源探明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目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对外依赖度已经达到了60%30%,稳定的能源供应事关我国的经济安全。应充分利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加快推进与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中东及中亚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通过能源投资开发条款来降低中国企业从事能源开发的准入条件,以我国雄厚的外汇储备和较高的能源开发技术优势,增加投资开发比例,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的资源供给。

    ()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促进经济贸易自由化进程。目前我国货币国际合作程度较低,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体系中比重很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域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进程,因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消除区域投资与贸易的障碍,促进自贸区稳定发展。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自贸合作建设基础。目前,我国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政策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要求,尚存在一些与国际经贸规则不相容的问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深度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进程。因而,一要将自贸区建设同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倒逼机制,大力推动市场化,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环境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二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加政策透明度,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国民待遇和国民待遇;三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减少行政干预、加快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应对新趋势挑战的能力,增强在新规则的制定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毕吉耀,姚淑梅,李大伟.美欧自由贸易区或将冲击现有贸易规则[N].中国经济导报,20130418

[2]东艳.美欧借区域自贸协定做大文章[N].人民日报,20130712

[3]倪月菊. 全球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新博弈[J].国际贸易,2013(6)

[4]贺平.地区主义还是多边主义:贸易自由化的路径之争[J].国际贸易研究,2013(3)

[5]汪占鳌,张彬.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产业集聚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4)

[6]张幼文. 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 重大主题与发展趋势[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1



本文编号:15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