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 基于环境投入

发布时间:2016-11-04 15:45

  本文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彭水军 刘安平3

  内容提要 -,利用中国1997~2005,。研究结果发现:(1)0,说明1997~2005年中国为污染顺;(2)随着进出口结构的调整和生,这种负面影响从1997~2002年逐渐下降,而2002~2005年,由于出口规模相对进口规模增长过快进而导致出口对污染减排的不利影响超过进口增长所带来的有利影响,最终导致污染顺差再一次快速上升;(3)四类污染物中有三类污染物的贸易条件均小于1,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出口品比进口品更“清洁”,参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污染减排是有利的,从而“污染避风港”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但1997~2005年,各类污染物的贸易条件总体上呈现不断恶化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污染顺差 污染贸易条件 “污染避风港”假说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福3彭水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361005 电子信箱:shuijun_peng@xmu.edu.cn;刘安平: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0301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7JA790020)、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07B064)以及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项目(06JJD79003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世界经济3 2010年第5期 ?140?

彭水军 刘安平  

利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关于中国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不断加剧的报道层出不穷,太湖的蓝藻事件、各个城市日益增多的阴霾天气都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污染问题正在不断加剧。2007年中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居世界第一,超过6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也是世界第一,达到2468万吨,而美国只有1700万吨,英国只有100多万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26.7亿吨(折合约7.28亿吨碳),位居世界第二。由于污染排放量大,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被严重污染,1/3国土受到酸雨污染;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很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然会发问:、原因之一?

,自,影响国际环境协定,,贸易自由化政策将直接导致

(pollutionhavens);而贸易支持派则认为,环境恶化”

,采用贸易限制措施解决,而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为改善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自由贸易还能促进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国际转移。环境支持者的观点中涉及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说———“污染避风港”假说。该假说认为,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通常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偏好也越高,因而发达国家的环境管制标准会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格。如果将环境要素视为一种生产投入要素,那么发展中国家就是环境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因而发展中国家在生产资源与污染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为了追求成本最小化,一些跨国公司会将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出现所谓“‘肮脏’产业迁移”和“污染避风港”现象。

参与对外贸易究竟是“恶化”还是“改善”了中国环境?中国是否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污染密集型产品,进而扮演着“污染避风港”的角色?显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贸易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环保政策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文献回顾

关于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污染避风港”假说是否成立,经验研究文献得出的结论也是相互冲突的(Gale,1995;Antweileretal.,2001;ColeandElliott,2003;Dean

世界经济3 2010年第5期 ?141?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

①andLovely,2008)。世界银行关于贸易和环境的研究(BirdsallandWheeler,1992;

Lucasetal.,1992;WheelerandMartin,1992)发现贸易政策越开放的国家,产出的污染密集度增长得越缓慢,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导致发展中国家专业化于“肮脏产业”的生产而成为污染的避风港。但是,Rock(1996)等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的研究指出与内向性的贸易政策相比,开放的贸易政策往往是污染密集型的。

综合已有文献来看,对于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经验研究的主要模型方法有: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基于H-O-V理论的计量回归分析、引力模型、(I-O)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及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种常用的经验分析模型,正如Ayres和Kneese(),引起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人满意的工具。用I-OLeontief(1970、1973)、(1972),后来他扩。在此之后,(Le2Machadoetal.,2001;MunksgaardandPedersen,2001;MukhopadhyayandChakraborty,2005)。Walter(1973)利用1960年美国的I-O数据计算出了美国贸易中直接和间接的污染含量,检验了环境控制成本是否偏向出口产品或进口产品,他还发现如果其他国家环境管制发生变化,美国的贸易也会受到影响。Koo(1974)在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型中利用美国的I-O数据分析了贸易对五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国之间不仅通过贸易交换劳动力和资本,而且还通过贸易交换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污染物。Gale(1995)运用I-O模型分析了NAFTA的建立对墨西哥CO2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出,NAFTA促进了墨西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其碳排放增加,但是墨西哥的生产结构和最终消费结构都将向非二氧化碳密集型的产业转移。Macha2do等(2001)运用巴西的数据分析了巴西非能源产品进出口中的含碳量,发现巴西出口的非能源产品中的含碳量高于进口非能源产品中的含碳量,进而支持了“污染避风港”假说。Mukhopadhyay(2006)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泰国与OECD国家的贸易对泰国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泰国出口产品中的含污量超过其进口产品中的含污量,说明“污染避风港”假说在泰国也是成立的。最近,Dietzenbacher和Mukhopadhyay(2007)运用I-O分析分别考察了印度与欧盟以及印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对其环境的影响,结果显

①有关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理论及经验研究的详细综述可参见Dean(1992、2001)、Huang和Labys(2001)、Copeland和Taylor(2004)等。

世界经济3 2010年第5期 ?142?

彭水军 刘安平  

示印度出口增长所引起的污染物增排量是等量进口增长所引起的污染物减排量的一半,这说明贸易会使印度的污染物排放下降,从而证明“污染避风港”假说在印度不成立。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对中国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进行经验分析,但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李秀香和张婷(2004)以CO2的排放为例,分析了出口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均CO2排放量的增加,相反却减少了人均排放量。陈继勇等(2005)指出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处于倒U兹涅茨曲线的左侧,(2007)则运用Grossman和Kruger(1993)环境效应进行了考察,。最近,一些学者利用I-O。如李坤望和孙玮(1997,测算了中国进出口贸,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净输入能源。陈迎等(2008)同样,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发现5年间内涵能源进出口净值随贸易顺差的扩大呈现增长的趋势。张友国(2009)估算了1987~2006年中国贸易增长对能源消耗和SO2排放的影响,他指出,由于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此期间出口产品中的含能量和含硫量增长迅速,且增速快于相应进口含污量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学者采用I-O方法研究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的文献发展较快,但基于中国的研究还很少见。国内的相关文献基本上都是采用计量回归分析,运用I-O分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大部分研究所选用的代表性环境污染物指标数量较少,往往只考察某一类污染物指标(如CO2或SO2的排放),这样得出的结论难免有

①所偏颇。为此,本文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就1997~2005年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几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影响进行定量测算,并检验“污染避风港”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与一般的计量回归模型相比,采用I-O分析不仅可以考察各个产业部门的最终生产与消费需求以及进出口贸易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可以将各部门的全部间接投入需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考虑进来,进而可以评估和分析对外贸易对一国环境的全面影响。

①正如Dinda(2004)所指出的,贸易开放减少了一种污染物的排放并不意味着它能够改善环境,只有当更多的污染物都具有同样的变化趋势,我们才能够说自由贸易总体上改善了环境。

世界经济3 2010年第5期 ?143?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基于一个开放经济系统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构造了两个不同的指标来考察对外贸易对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其中净出口含污量是一个总量或绝对量指标,用来衡量对外贸易对中国环境的整体影响;而污染贸易条件是一个单位量或相对量指标,用来衡量对外贸易对环境的相对影响,即污染贸易条件比较的是单位出口和单位进口中的污染物含量,也就是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哪个更“清洁”,因而污染贸易条件可以用来检验“污染避风港”假说。其次,与已有相关文献中将所有中间投入均视为本国生产的假设不同,贸易近50%的现实情况,内投入的贡献,来,,,本文利用中国1997、2000、2002、2005分产业综合考察了近10年,四类污、、。二氧化碳之所,,二氧化碳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或地方性环境)的影响效应。

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三部分构建基本模型及模型的改进,并对数据来源及处理进行说明;第四部分是经验检验结果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含义。

三 模型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基本模型方法

本文的模型建立在Leontief(1951)的基本框架之上。利用矩阵代数我们可以将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表示为:

X=AX+Y(1)

Y  求解X,可以得出:X=(I-A)-1(2)

  其中,X、Y分别是国民经济中部门总产出向量和最终需求向量;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其第i行第j列的元素aij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直接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数量,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部门之间的直接经济技术联系;I是A的同阶单位阵;(I-A)-1为完全需求系数(或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也称Leontief逆矩阵,其第i行第j

-列的元素bij表示第j部门每提供1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第i部门产品和服务的直接世界经济3 2010年第5期 ?144?


  本文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64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