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02-20 09:14

审计是有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鉴证,以确定或接触其受托经济责任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按照审计的主题划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宏观调控则是指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国家通过调整某些经济变量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进而影响微观经济行为的政策过程。审计不但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监督,而且还对各专业经济监督部门实施经济再监督,并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审计意见。因此审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政府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以其法定性、独立性、较高的层次性、监督领域的广泛性以及监督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其最终目标是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经济秩序,对使用国家资金较多的综合管理部门进行审计,促使其合理使用资金,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保障国家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审计还能监督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执行,并反映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具体作用有:

⑴政府审计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政府审计机构是专司综合性经济监督的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真实、完整的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且能够通过对其掌握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使用的不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弊端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修改的依据。

⑵政府审计可维持财经法纪、监督、保障和促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政府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发现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不力和经济杠杆使用不当等问题,促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法规有效落实,从而促使微观经济活动在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下良好有序的运行。另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常规审计,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或法律规定的投资项目进行严肃处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查处在微观经济运行中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其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消费资金的过快增长。

⑶政府审计可以追踪宏观调控的运行成果并对其进行反馈。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调查,能够监督与检查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执行效果,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政府反馈,从而使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改进与完善。

由此可见政府审计不仅是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财务活动进行监督,而且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各方面进行监督,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政府审计通过其监督活动,抑制社会需求,制约经济领域混乱的现象,严肃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调控下,为了保证所有者的经济权益不受损失,市场经济秩序稳定运转,就需要一个客观公正而又具有权威性的独立组织对其参与的各种市场经济活动给予证明,这个组织就是社会审计组织。社会审计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业务活动范围广泛,不受单位、地域及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可接受政府、国家机关及其他各种经济组织的委托从事财务收支审计查证,经济案件鉴证,注册资本的验证和年检,会计,财务,税务等各项咨询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审计的工作重点有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过去由政府审计部门承担的管理业务逐步由社会审计组织所取代,大力发展社会审计,标志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

社会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为:

一是可以促进市场体系的良好发展。在市场经济日趋频繁,市场事务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审计可以分担市场中介、执行法规和监督市场的工作,从而活跃和规范市场,,促进市场体系的良好发展。二是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媒介。社会审计工作延伸在市场各个方面,可以灵敏而准确地反映市场变化趋势,进而反馈给政府部门,有助于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三是可以增强市场经济实体的经济意识。各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中易受社会审计影响而逐渐增强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四是能为各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提供保证。社会审计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收支,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等进行审计,对其真实性、合法性等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为企业间的信任提供保障。

内部审计旨在对本部门、本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管理体制进行考核和评价,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财经制度,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得到最优管理。内部审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审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企业实行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简政放权,赋予企业更多活力,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自我发展的新型企业。对于企业本身来讲,若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这一内部环境除了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要素外,还在于企业以自我控制为中心的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而内部审计正是一个能实现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不仅对本企业的生产、资金、成本、效益等诸多方面进行监督,还为企业争取市场,发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能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促使企业与市场的有效连接,确保企业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宏观调控中发挥审计作用的途径

鉴于以上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如何使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得以实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更好的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对政府审计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应予以重点考虑:

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对有普遍性、倾向性的宏观经济问题,对社会反应强烈的这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调查,经过分析得出有建设性建议的审计调查报告,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求,对经济改革中的重大影响与制约问题进行审计调查,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预测和指导作用,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国家的财政、金融等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是调节国民经济和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决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税收征管,金融信贷的运用和金融管理等理应是审计的重点,只有强化审计监督才能使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必须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依据政策,严格执法,杜绝屡查屡犯从而防止重复违纪,并且应合理利用传播媒介,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化,使审计结果充分得到运用并且对社会产生警示作用,提高政府审计部门的声誉。

 

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角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进审计市场结构,使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是集中度过低,事务所规模较小。由于审计市场不存在“马歇尔冲突”,产业政策的重点不是防止垄断,而应是鼓励事务所做大做强。

改变歧视性的政策导向。监管当局应为不同的事务所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不应通过歧视性政策予以干预。改变歧视性的政策导向,是市场份额向优势大型事务所集中,将更有利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实行。

消除事务所合并的制度性障碍。合并是有助于扩大事务所规模,打破条块分割从而形成有效市场结构的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同时,合并是事务所之间相互选择的一种市场行为,监管机构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拉郎配”,而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为事务所合并创立便利条件上。为避免以上弊端,有效的办法是对事务所合并不做行政审批的要求或要求合并审批直接报送财政部门,同时对合并后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做具体要求。

引导多样化的市场竞争行为。价格差异并非事务所竞争的唯一手段,多样化的市场行为不仅有助于增进事务所实力,也有助于保证审计质量。高质量的声誉和丰富的行业知识不仅能对审计质量提供有力保证,还可以带来行业内的规模经济,使审计成本降低以及事务所行业市场份额扩张,促进宏观经济调控有效运行。

合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独立董和审计委员会被人为是能够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监督机制,其价值在于营造对大股东和经理层的监督环境,对大股东和经理层利用不实财务报告掩饰其经营不善或进行利益输送等欺诈行为进行有效防治。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能够解决审计服务中委托人缺位的问题,避免出现“审计悖论”,保证审计独立性,这也对审计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加大审计师违规的法律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责任对于审计市场竞争以及审计供给质量有重大影响。合理加大审计师违规的法律责任,可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为宏观经济调控奠定基础。

审计市场监管目的在于规范事务所竞争行为,确保审计的质量。目前中国审计市场上的监管政策总体上说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某些监管过于严格的情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给事务所的竞争行为带来了障碍,有必要引起相当的重视。

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观点,潜在竞争的威胁是迫使在位事务所竞争性行为的有力保证。这就要求审计市场的进入壁垒足够的低。但考虑到审计提供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审计质量的不可观察性,准入管制能够防止职业能力差的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因此成为各国为保证审计质量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

我国准入管制包括注册会计师个人和会计师事务所。确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进入市场的权力直接掌管在监管当局手中,实行的是行政审批的制度。其弊端之一是在行政审批中人为因素作用很大,容易引发事务所寻租行为,导致其竞争行为异化,甚至于在位事务所可以依靠转让特许权来“盘剥”其他事物所;弊端之二是当前的审批要求极其严格,潜在竞争者难以进入,在位事务所由于感受不到潜在的竞争压力,很难确保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为此,准入管制改革可以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提高注册会计师个人准入门槛,取消对事务所的行政审批或淡化行政审批色彩,对管制划定一个标准,一视同仁,这样将有利于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5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