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统计视角看民生

发布时间:2015-02-20 08:09

牟永泉 天津行政学院

关键词:统计  民生  人的全面发展  回归系数

一、统计视角关注民生

统计是认识一切事物最有力的工具,统计数据是对民生改善最好的诠释。统计就像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从统计数据看民生水平,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找出改善民生问题的着力点,完善民生评价的统计指标体系,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得力工具。包括:寿命,人口和家庭,健康营养和食品安全,住房和环境,公共安全,交通运输,文化程度和教育设施的利用,社会保障和福利,就业和收入,时间管理和社会活动等。通过社会与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从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形成政府权为民所用,力为民倾斜。由数字来衡量民生质量或生活福利水平,较常见的指标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基础的一些统计数据。其实人均国内生产净值指标,更贴切的表达了生活水平的纯度。家务劳动对生活水平提高有着相当的“正能量”作用,但并未计入GDP指标中。当然中间产品如果口径过大,也会影响到生活水平的真实状况。为了避开GDP价值量指标在衡量民生水平的一些缺陷,也可辅之以实物量指标加以考量,如人均居住面积、电话普及率、教师密度、医生密度、营养品日摄取量、化妆品消费量、闲暇时间、预期平均寿命、消费和储蓄等等。其实无论是政府的钱袋子、还是百姓的菜篮子,统计始终描述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轨迹,统计无不展示着国民的物质文化、精神状态及生存环境。

二、指标数据解析民生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对民生状况作一简要分析。都达到了翻两番,分别为:倍。而人均番。恩格尔系数方面:城镇改善不明显,只减少了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不明显

,、每增长一亿元,元,当然这还没有将人均所带来的人均收入将会更低。

年代末动态对比指标(倍)

80年代

90年代

00年代

10年代目标

GDP

3.70

4.80

4.49

2.00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2.90

3.87

3.04

2.00

农村人均纯收入

3.14

3.20

2.36

2.00

2010)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三、公平正义福祉民生

要在公平制度构建上迈出新步伐,解决民生问题重在建立利益均衡机制、设计公平正义的制度空间。一是必须坚持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城乡一视同仁的原则,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设定政策和制度;二是加强全社会统筹力度,促进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要完善民情沟通、民主听证、民主恳谈等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要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通过重大决策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推进阳光政务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当事人的意见进入决策层,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决策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孟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写道:奢侈之风盛行时,社会兴旺;节俭之风盛行时,社会衰落。个人的劣行就是公共的利益,,个人出于利己而追求快乐,反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不可能脱离有关善和公正的道德价值判断:人们应该怎样生活?什么是一个公正的社会?人人渴望好的生活,但怎样才是过好的生活?这些问题也是判断一个社会取得的成就究竟有多少价值的标准。自古以来,人类一直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至善理想。作为个人,不仅要发挥潜能和在整个生活方面取得优秀,还要塑造心灵的秩序与和谐,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一个社会和整个人类,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人和每种人的优良品性和潜能都能充分发展,并使这些品性和才能处于和谐、持久发展的良好状态。人有追求生活的意义,获得尊严、仁爱、正直等深层体验。各种才艺和社会能力的施展能赋予人自信、快乐和成就感,对美好心灵境界的向往、信念和追求能使人进入博大的智慧、宁静与和谐的世界,即人是生活在精神家园中的。

参考文献:

年第23

[3]孙宪华  统计视线中的社会和经济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3



本文编号:15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