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浅谈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3-06 19:08

摘要:自201111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持续上扬,截至目前其涨幅已接近去年的一半,且从近期来看其上涨幅度依旧强劲。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对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后提出了关于如何应对的几点改进策略,以供其借鉴或参考。

一、现阶段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速度

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约为3.5亿吨,原油产量为2亿吨,其原油缺口将达到1.5亿吨。从目前来看,过高的石油价格会加大石油消费与进口国在经济运行方面的成本,威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油价上涨势必会带来全行业的通胀压力,为此中央银行不得不适当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而利率的上调必然会导致全社会投资的减少,从而阻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受油价上涨和通胀压力的双重影响,股市、期货等虚拟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冲击,并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导致经济发展受阻。

(二)通货膨胀效应

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的影响,国内油价也呈现出涨多降少的趋势,而油价上涨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全行业的成本增加、物价上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石油进口环节,处于高位的油价将直接推动国内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其次,在石油加工环节,中下游产品和相关消费品价格将同时上扬,并进而导致石化替代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形成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最后,物价的上涨会进一步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因素的上涨,导致生产与生活成本全面提高,进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

(三)对外收支平衡

20113月,国内进出口贸易近年来首现贸易逆差,这必然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有着极大的关联。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的上升将使出口产品输入国的需求降低,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必然会转移为价格上涨压力,在同质产品的竞争中便失去了其竞争力。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内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其明显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轻工业、农副产品以及加工贸易,其利润空间偏小,抗风险能力较低,油价上涨将增加此类产品的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压缩其出口利润及贸易顺差,加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四)居民消费结构

从理论上说,油价上升将使一国的整体经济活动受到抑制,投入产出组合不能达到最优,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力成本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从而使企业和居民推迟或取消消费与投资,且各部门对能源的总体需求也将出现大幅下滑。例如,在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后,油价的上升将使国内居民的购车意愿受到抑制,车市由此出现长时期的持币观望现象,具备购买能力却无力养车的群体会选择其他的消费方式。与此同时,高油价还会使居民的日常生活、交通旅游、住房消费因成本提高而受到很大影响,这对收入较少的群体而言尤为敏感。

此外,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还会带来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其自身的能源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油供应的稳定性;目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其对于原油进口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若传统石油输出国一旦发生局部政治动荡或者战争,这势必影响国内原油的进口,拉高国际原油的进口价格,并进而影响国家的能源安全。

二、当前国内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策略改进

(一)建立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为进一步稳定石油供需市场,平抑石油价格,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国内应继续加大对石油储备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力度,力争早日形成高效、成熟的石油储备运作机制。为此,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在起步阶段采用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即除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外,也应考虑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覆盖面更加广泛的商业油气储备系统。例如,在某些油气消费程度较高的区域,除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外,可考虑建立应对局部市场供应问题的额外储备,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区域性储备等。

(二)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

目前,国际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注意力正在转向海洋,而我国东海、南海地区的巨大油气资源更是成为焦点,加大对这些区域的勘探与开发力度,可以大大增强国内石油的自给能力,减少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鉴于东海、南海问题的日趋复杂性,建议我国政府在“搁置争议”的同时,增加政府的强硬姿态,必要时可付诸于武力,通过局部战争解决问题,一劳永逸。与此同时,在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在适当时期可通过将中石油、中石化在亚非拉区域的生产份额抽调回国内,以减少石油进口压力,降低能源风险。

(三)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当前,为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其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潮流,而这也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中之重。为此,各地区应因地制宜,根据其不同资源和市场特点分别确定主导替代产品,,并加快替代燃料的产业化发展速度;从目前来看,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采暖与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已得到了充分应用,具备了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下一步,政府应加大对这些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四)积极发展石油期货市场

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的大国,中国目前不仅不拥有石油定价权,甚至在石油定价话语权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目前,国内虽已推出了燃料油期货交易,但其在石油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其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对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为此,下一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煤炭、水电、石油类期货市场的建设力度,力争早日形成自身的能源价格定价中心,由此来增强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力及话语权,而同时这也对石油企业有效规避价格风险,充分改善被动接受价格局面,争取石油定价主动权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建玲.范英,石油价格:理论与实证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林卫龙,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J]. 中国经贸,200803

3.黄啧琳,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J]. 统计与决策,200808

4.周卫中.包晓颖,原油涨价的多米诺效应 .[J]. 中国市场,200539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韩明新   胜大集团总公司石油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本文编号:1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