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购买美国债券浅析

发布时间:2015-03-06 17:38

刘婉琳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美债危机愈演愈烈,3万亿外汇储备除美债外的其他投资方式能否帮助中国度过外汇危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得出美债仍为最优储备方式,并对改善外汇储备环境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美国债券,措施

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清偿能力,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作用。

1990年,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巨额贸易顺差是造成中国大量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此外,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大幅增加与预期人民币升值而来的“热钱”也促使中国外汇储备增多。

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主要为美元资产。截止20116月末为31974.9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外汇储备的庞大必然需要合理投资来保值增值同时预防外汇贬值风险。最安全简单的方式便是购买外债。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是购买了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

但是买美债有两个问题,一是过去十年美国的投资回报率是8%,美国债券利率是4%,也就说美国借中国赚的钱一半给中国,一半自己留着。二是中国还要承担元贬值的风险,从20067月到现在,美元贬值30%多,美元对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对下降。

通过对比可知,4%的美债利率是非常低的。实际上,国内投资情况是,腾讯在2005年以后,平均年投资回报率为106.3%,苏宁电器为81.4%,外资进国内投资回报率平均在20%以上。

由于中国在国内实施全面外汇管制办法,外汇只能极少量用于国内投资并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内投资,而是面向港澳台企业或者中外合资企业,因此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只能对外使用,那我们不妨假设选择其他外汇投资方式。

一、其他外币

中国主要外汇为美元,有其政治因素与历史原因。除美国外,欧洲、英国、日本都无意领衔世界货币,倘若摒弃一定的先行条件,单从投资角度分析购买非美债的外债可行性。

(一)欧元

欧元占美元指数权重最大为57.6%。最为除美元外第一稳定的外币,由于近期的欧元债务危机显得不再牢靠。主权信用危机在希腊愈演愈烈,很有可能扩展到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对于近期传出的希腊退出欧元区,一旦如此,欧元就有可能崩盘。从根源探究,欧盟的自由贸易一体化是一个区域经济进步表现,进步并不代表完美,一个稳定的经济体更需要一个坚固的主权来支撑。没有主权信用支撑的欧元,将导致各国无节制的发放债券,持续了一年的欧债危机对于欧元的前景是一个警钟,对于希腊政府目前无缘的现状,没有解决办法的欧盟,很可能接受希腊的资产抵押方案,欧元贬值也在所难免。

(二)英镑

英镑是目前世界上最值钱的货币,并且轮动最为最早的外汇交易中心,其交易技巧和经验都为英镑良好走势提供优势。但自2009年初,英镑持续贬值,速度可谓“触目惊心”,金融危机对英国的打击比对美国严重。同时,在近期英国伦敦和其他地区发生骚乱事件,而究其原因由经济不景气到财政政策问题。

(三)日元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衰退,日元被动升值,日元汇率与经济增长状况严重背离,加之日本的政界波动,对于金融业监管不足,银行过度放贷,三家主要评级机构构频繁对日警告。

二、原油、煤炭、大宗商品、黄金

中国的国际贸易,很明显的“买什么什么贵”。大宗市场的范围小,价格波动大,流动性差,并且这些首选的优质资产中国想买,外国都不一定会卖。如今原油价格一路攀升,煤炭价格也不甘示弱。如果是黄金,一方面是储量限制,一方面是交易量限制。

三、中国的解决措施

但似乎美国赖于强国优势,些许不顾及其他国家,在对待中国贸易问题上,美国政府一直施压人民币升值,表象是为了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归根结底是美国贸易体制问题,一旦人民币被迫升值,中国势必抛售大量美元,对美国甚至世界造成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买美债的确是非常危险,也显示出中国对美国及世界的负责态度,,另一方面,美国的激进政策就显得不那么负责,当然也有原因。首先,美国的债券市场仍然是稳定的,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偿债能力与资产实力都是世界第一。其次,将私有债权算入,美国是第一债权国。再次,美国是全世界的第一资产大国,同时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最后,美国是金融业最发达以及金融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在解决中国外汇储备危机上,中国自身的方案是必须的,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势在必行,同时政府的对于外汇储备量着力调整和对于汇率制度的优化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以及对项目资金的控制都将有利于避免美债违约,但在一系列前提下,美国一意孤行,不提高信用,中国也无力回天,中国的确是实力有限,但在有限的实力下仍会最大限度的保证国家利益,我们可以预见中国走出美债困局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参考文献:

[1]耿超.中国外债观察:货币政策值得关注[J]统计研究.201010

[2]张明.美债风险有多大.[J]中国经济周刊.2011(16)

[3]蔡恩泽.美债危机渐行渐近.[J]产权导刊.2011(4)

[4]有之炘.中国巨额外储不再"坚守美债".[J]现代商业银行.20112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c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