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简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5-03-06 17:33

雷国俊   厦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建国以来到现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迁,每个阶段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迁之后,逐渐的形成了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文章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制度;变迁;发展方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建国以来到现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迁,每个阶段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阐述

1.基本经济制度内涵

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对于社会的基本性质也有决定作用。我国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规律的体现,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1)生产关系与基本经济制度

人们之间在生产劳动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谁掌握生产资料;第二,在生产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地位;第三,最后获得劳动产品应该如何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直接关系到生产资料的归属,谁具有生产资料,谁就能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占据主导的地位。那么产生的劳动产品也就他的意愿进行分配,最终社会生产的目的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区分的重要标志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

第一,由于我国的国家性质,这就使我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这就使得我国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从而尽可能快的提升我国的生产里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第二,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就使得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最大限度的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所有制经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走向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似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通过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引进市场竞争,使公有制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提升其公有制的地位。

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变迁及其成就

1.第一阶段(1978-1987年)

基本经济制度雏形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2 年,党的十一大报告在论述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2.第二阶段(1987~1997年)

形成基本经济制度。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为国企的改革确立了新的方向,使我国的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时代向着市场经济逐步的开始转化,并且相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原本的规模比较大的国企逐渐转换为现代化的股份制的形式或者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国企开始逐渐的转化为私人经营或者是集体经营。私营经济开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展现出自己的生机和活力,到党的十三大,已经正式被确定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模式,一直到党的十四大召开,逐步开始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第三阶段(1997-至今)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我国对于国有资产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这时期的国有经济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扩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成为国有经济范围之内。对于国有经济发展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从而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的生机和活力。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之后我国的经济布局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公有制经济在很多领域逐渐的退出,或者是转化为其它所有制经济,只有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些关键的领域仍然由国有经济把持。随着国企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单纯的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不断的减少,但是公有资产的影响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的加强,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1.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单纯的国有制经济形势被打破,非公有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金,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关键的企业国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控股,从而利用较少的资金,尽可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实现国有经济抓大放小,进一步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而将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关键领域。

2.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革,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对于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的大企业应该强化控制。抓大放小,使小企业自由竞争,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兼并联合,最后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集团化企业。

参考文献:

[1] 钱胜.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J]党政论坛,2009,(01).

[2] 吴伟仁,王福祥,刘延吉,段忠,张光剑.加快实施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战略[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9,(01).

[3] 张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8,(07).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