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离岸服务外包异军突起,中国服务业守正出奇

发布时间:2015-04-14 15:16

单文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增加服务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是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优化出口结构的必经之路。而服务外包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为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出口,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出口结构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并且我国也将服务外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大力扶持。鉴于其重要性,本文拟从服务外包的离岸外包角度加以阐述,分析其现实意义及影响因素、揭示其发展的利弊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

产业结构  

                      

1.服务外包的概念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起步的基础——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我们产生了一种“链接”的想法。这种想法复制于服务业的发展方式上,则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服务业发展模式——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要素贸易。与“加工贸易”这另一种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要素贸易的区别在于,“服务外包”总体上属于社会分工层次更高、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具有产业升级意义的劳动力生产要素贸易。它是指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按服务外包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分布状况,可以分为在岸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转移方和承接方分属不同国家和地区,外包跨国境完成。即使同一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也被视为离岸服务外包。本文仅从国家重点发力的离岸服务外包角度进行阐述。       

2.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意义

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被普遍认为是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而且它丰富了服务贸易的内容,使非交易对象可交易化。由于它的发包方大多是发达国家,承包方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它属于国际贸易发展中“垂直贸易”的一种,它进一步密切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扩大了贸易范围,并且使得全球的资源禀赋得到更好的利用。对于发包方而言,离岸外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规避生产过程中的弱势环节、提高生产率,所以许多发达国家利用此来降低其成本、调整结构。而对于接包国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接包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国服务业水平,增加财税收入、扩大就业队伍、实现人力资本的深化,另外还可以实现对外贸易的增加。所以综合来看,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具有双赢的特点。

对我国来讲,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具体意义如下:

第一,发展离岸外包对我国出口和产业结构优化意义巨大。首先,离岸服务外包的兴起,有利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其发展改变了中国只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加工的模式,转换为以“高技术劳动力”集成发挥作用的规模优势,进行生产并对外出口。其实质强调了要素禀赋的升级对于出口结构的影响。另外,服务外包的发展还有利于引导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从而对于服务业增加引资,扩大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促进经济增长等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最后,“中国制造”发展模式无形间挤占了服务业比重上升的空间。而如今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第二,扩大消费需求。我国长期以来依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得消费需求难以释放,这导致消费服务的降低,而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则是从世界范围内扩大消费服务的需求,对于服务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第三,符合低碳发展战略。在气候危机、资源危机日益突出的今天,各国重视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我国也在大力呼吁节能、降耗、减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实现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做出的减排承诺。而具有资源消耗低、污染小和密集就业特点的服务外包则是应运而生的新宠儿。其中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对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共同践行节能减排理念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3.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鉴于离岸服务外包对于服务业经济增长、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促使服务业合理吸收FDI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切实的分析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行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扫清障碍。

3.1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的有利条件

新一轮经济危机中,主要发达国家身受重创,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一枝独秀。这一方面要求发达国家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压力,这就为发达国家将非核心产业的服务外包出去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危机中的坚挺,使得外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充满信心。从而为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改善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提供了一大机遇。

首先,我国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在保障外包业发展过程中优势突出。如物联网、云计算环境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支撑。在举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积极建设外包试点城市的热情中,我国的承包能力较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相关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形成,对于促进离岸服务外包机制和环境建设贡献明显。

其次,我国对离岸外包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为进一步促进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我国相关部门规定,自201071日起至20131231日,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政府部门对离岸服务外包的财政政策并未止于此,财政部、商务部还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度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的通知》(财企〔2010〕64号)。该文件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放宽了服务外包企业享受政策的条件,扩大了政策受众范围,加大了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这一切,都为离岸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政策性的春天。

再次,我国毕业大学生呈逐年增多态势,为提升承包能力所需的人才提供了保障。另外,相关企业以及人才培训机构对于外包人才的培养,正在改善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填补了高技术人才缺乏的漏洞。

最后,外包是世界经济的一大趋势,为助推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各地海关积极探索适宜其发展的新路子。例如,广州海关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的保税优惠政策,推出了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保税监管这一创新监管模式。这种积极的探索为我国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2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的不利条件

第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不得不说离岸服务外包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成绩斐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虽然其目前发展迅速,但是其规模较小,经济带动总量有限。所以服务发展水平也就自然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离岸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行政部门职责划分边界模糊,有碍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由于目前行政部门的权利边界划分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服务部门成为其“利益工地”,利益均沾、责任靠边等现象突出,这些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影响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

    第三,服务外包市场法律法规、监管等都有待完善,尤其是知识产权法相对滞后的问题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发包数量和发包积极性。另外,不同于制造业征收的增值税,我国服务业征收营业税。这可能导致服务外包行业被重复征税,增加其负担。

第四,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越来越低,使得发包方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难以实现。对此,我们应从技术上进行抵补。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使其在技术与成本上具有合成优势。

4. 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目前,,服务外包被普遍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们应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本文针对上述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出促进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建议。即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在服务外包发展腾飞前,有选择性的为其规划好了路径,又可以实现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完美对接。

首先,我国在相关立法和法律监管上应该加以重视。我国的法律建设有待完善、国内法同国际法的接轨有待推进。法律的监管等相关工作也要继续探索和完善。虽然,广东海关的积极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不应驻足于当前的满足。还有就是相关部门的权利职责应当明确,避免多方挤压下的服务外包承受重负。我国的服务业税收结构应加快调整,为服务外包发展进一步减负。

其次,提高技术水平、抵补劳动力上升成本。就是在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加强高级劳动技术对于外国发包的吸引力。发挥技术和劳动力的集成优势。

再次,积极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积极灵活的市场经济可以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避免出现吴敬琏先生讲的垄断产生的经济开倒车现象。市场的高效率将会促使离岸服务优胜劣汰、实现离岸外包的低成本,加速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其自身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在实施宏观调控下,应给予经济最大的自由度。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印度合作。毫无疑问,在服务外包方面,印度是全世界做的最出色的国家。我们加强与其合作,就是要灵活的运用“拿来主义”,“拿”印度公司多年来在服务外包市场形成的“营销技巧”和“营销网络”。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对于我国尽快熟悉并掌握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规律、提升我国离岸服务外包行业的成熟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袁欣. 服务外包:概念、本质、效应[J].国际经贸探索,20099.

2】边英明,刘伟.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20108.

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0811



本文编号:17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7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