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5-04-14 15:11

苏东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三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这种扩大表现在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还有行业之间等。事实表明,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入、消费等方面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本文对如何通过抑制收入差距过大以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  经济效率 社会保障

一、          我国收入差距现状

   如果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总体收入差距,2007年世界银行对我国的基尼系数的估计是0.47,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测算则是0.45,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相当悬殊的程度。如果历史的比较,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161998年上升为0.3862001年为0.395,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中国的基尼系数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在较短时期内中国收入差距程度从接近绝对平均发展到了悬殊程度,令人不得不感慨发生了像“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般的奇迹。

  如果进行地区间的比较的话,东、中、西部的差距也是相当明显的,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东、中、西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1978年为1.201.091,而到了1998年则提高到了1.941.3512009年东部地区年人居收入为38587元,而西部地区只有18090元,前者是后者的2.13倍。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进行比较,197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2.3612009年扩大到3.331。如果考虑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反映在城乡居民间的可用于消费支出的收入之比会更高。

行业比较的话,收入差距更加明显。1978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间工资比为1.3811998年升至2.351,而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009年的统计,目前,电力、金融、保险、烟草的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收入以外和职工福利待遇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由上可见,我国的收入差距无论是总体水平上,还是地区间、城乡间、行业间进行比较,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劳动力的城乡流动,由于体制原因并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城乡就业不断扩大,而劳动报酬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趋势大幅下降的。这些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逆的不正常现象势必会影响经济效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二、          我国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虽然“公平”与“效率”之间是一对矛盾体,但如果过于注重经济效率,收入差距衡量的公平损失也会极大地损害效率。

1、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人力资本投资,进而制约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

在长期中,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但是按照目前世界发展现状看,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自然资源要素的供给约束,中国经济更是如此。根据我国的情况,未来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供给相对充裕,不会成为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主因,而科技进步将成为促进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收入差距过大,低收入人群将对教育投资长期不足,进而影响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中国长期中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本。

2. 收入差距扩大影响需求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水平决定其消费水平,财富和收入占有的极度不平衡使得大多数居民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及财富占有量极低,消费的收入基础不具备,致使消费处于较低水平上,造成“饿的吃不饱,饱的吃不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使得国内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点贡献率下降,2000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只有65.1%,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而到2007年相应数据下降到39.4%4.7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消费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和对经济的拉动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在外部需求受到冲击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必定受到很大影响,2008年经济危机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3、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储蓄率偏高,使得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          治理收入差距扩大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程度已达到了相当高水平,在未来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治理收入差距过大应该成为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侧重点。

1  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起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加大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4  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变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并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使得同在一个城市由于身份的不同而所受到的待遇差距过大。从政策和财政两方面逐渐改革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从长期中促进社社会公平及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5  加强对农村教育支持,保障教育公平。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缩小由收入差距所导致的巨大差异,增强弱势群体创造收入的能力。

6  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覆盖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首先要向农村地区倾斜,建立新型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尽快加入到受保障群体里。最终实现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到全社会,即包括养老、就业、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主要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尽快将没有保障体系覆盖的群体纳入保障体系。

四、结论

由收入差距过大是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的治理收入差距扩大不仅是保证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方式。本文认为应从教育、社会保障、国家制度,,就业政策等方面作出努力,在促进公平和提升效率之间进行权衡。

参考文献:

8

年第10

年第五期

年第五期

12



本文编号:17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