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洋山港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18 10:53
【摘要】: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党的十四大提出“开发开放浦东,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后的又一战略决策。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是三位一体、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而建成国际集装箱深水枢纽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作为上海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基础性条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建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初步形成集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等集散于一身的新型港口,其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港口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完善全国多式联运网络,大力吸引集装箱国际中转。为此,江、浙、沪都提出了各自的深水枢纽港方案,其中洋山港区方案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01年3月,国务院办公会批准项目立项。 本文主要就洋山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工艺进行研究,在全面收集洋山港建设的主要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简洁系统地介绍洋山港集装箱码头的基本情况。同时,借鉴外高桥、宁波北仑等的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设计,着重比较分析轮胎式龙门吊和轨道式龙门吊各自的装卸工艺特点和技术经济指标。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即装卸工艺设计的任务分析、方案拟定、规模设计以及技术经济论证和推荐方案的确定。第一部分的装卸工艺设计任务分析主要就洋山港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自然环境,设计前提条件,设计原则以及设计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说明;第二部分的装卸工艺方案拟定主要就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机械及辅助机械选择,装卸机械化系统组成以及工艺设计方案拟定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的装卸工艺方案规模设计主要就泊位通过能力,装卸机械台数,堆场面积及堆存能力,道路及大门,司机及工人人数,工艺流程进行计算分析;第四部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及推荐方案确定主要就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论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综合上述论述比较,在满足洋山一期工程建设规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有关部门推荐的工程平面规划方案,本着最少投资、最大产出的宗旨,即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国内港口及上海港现有集装箱码头工艺使用情况,确定轮 胎式龙门吊方案为推荐方案。 目前,有关部门进行的洋山港区项目已完成工可研究,在装卸工艺方面对三 种工程平面布置都各设计了一种装卸工艺方案,但都相对较为简单且专家意见争 论较大。为此,本课题所研究的洋山港一期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设计则具有重要 的参考意义,可以为下一步的初步设计提供参考借鉴,所得的研究结论也具有十 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U653.92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洋山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设计任务分析
    1、 洋山港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及自然环境
    2、 设计前提条件
    3、 设计原则
    4、 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二、 洋山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方案拟定
    1、 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2、 主要机械及辅助机械选择
    3、 装卸机械化系统组成
    4、 工艺设计方案拟定
三、 洋山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方案规模设计
    1、 泊位通过能力
    2、 装卸机械台数
    3、 堆场面积及堆存能力
    4、 道路及大门
    5、 司机及工人人数
    6、 工艺流程
四、 比选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及推荐方案确定
    1、 技术指标论证
    2、 经济指标论证
    3、 方案比选
    4、 推荐方案确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1、 洋山港区区域位置图
    2、 洋山港区总体布局图
    3、 港区一期工程平面图 小洋山方案(一)
    4、 港区装卸工艺平面图 方案(一)轮胎式龙门吊
    5、 港区装卸工艺平面图 方案(二)轨道式龙门吊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兵;;用层次分析法优选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装卸工艺[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程鹏;中小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及装备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代雯强;A集装箱码头装卸船生产系统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罗振林;黄埔港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改造方案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4 刘文毓;穿山集装箱港区堆场设备配置的技术经济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8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88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3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