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3 09:00

  本文关键词: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大学》 2010年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丁艺  

【摘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资源在区域间流动加速,金融业呈现出金融企业重组并购趋势,这也引起了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在某一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集聚发展经验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金融集聚区域,但在金融资源整体布局和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金融集聚呈现出哪些特征,金融集聚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所形成的区域金融集聚地理分布有什么样的特征,如何促进的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区域经济及区域金融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这对补充金融服务业集群理论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论文首先针对我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的意义和现实动因,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金融集聚研究现状并给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然后论文通过总结吸收金融地理学、金融中心理论和产业经济学对金融集聚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金融集聚的动因、特征,结合金融产业本身的特征,进而对金融集聚这一特殊的产业集群现象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对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构成论文的理论研究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为了分析我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的地域特征,首先通过计算中国金融集聚的区位熵检验了中国金融集聚的空间差异性,然后运用我国2003-2007年省际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计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金融集聚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而且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要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考虑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地理特征,论文运用前沿的计量经济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中国金融业的Moran'I指数确定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刻画了2003年与2007年中国金融集聚的Moran'I指数散点图,得出中国各省金融集聚地理空间相关模式,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然后论文选取中国金融集聚现象最显著的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上海金融集聚不仅对上海本地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银行业和证券业发展还对整个长三角地区起到了明显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论文从资源配置、技术外溢、技术创新三个渠道检验了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建立多层次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构想,以及东、中、西部金融集聚区域的战略定位和如何实现区域间的金融合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2.7;F1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3
  • 插图索引13-14
  • 附表索引14-16
  • 第1章 绪论16-30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6-18
  • 1.1.1 选题背景16-17
  • 1.1.2 选题意义17-18
  • 1.2 文献综述18-2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8-2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22-24
  • 1.2.3 研究现状评述24-25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5-2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25-26
  • 1.3.2 章节安排与技术路线26-28
  • 1.4 创新点28-30
  • 第2章 金融集聚的内在机理分析30-40
  • 2.1 金融集聚的内涵与特征分析30-32
  • 2.1.1 金融集聚的定义与内涵30-31
  • 2.1.2 金融产业特征31-32
  • 2.2 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32-34
  • 2.3 金融集聚的动因分析34-36
  • 2.3.1 金融产品复合化趋势的产物34
  • 2.3.2 金融功能演化扩展的需求34-35
  • 2.3.3 金融产业演化高级阶段的需求35-36
  • 2.4 金融集聚的条件分析36-40
  • 第3章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40-55
  • 3.1 金融集聚的经济性质分析40-41
  • 3.2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41-43
  • 3.3 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分析43-49
  • 3.3.1 外部规模经济效益44-46
  • 3.3.2 金融扩散效应46
  • 3.3.3 金融外溢效应46-48
  • 3.3.4 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48
  • 3.3.5 促进技术创新48-49
  • 3.4 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分析49-55
  • 3.4.1 模型的基本假设49-51
  • 3.4.2 金融集聚对核心区的增长效应51-52
  • 3.4.3 金融集聚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52-53
  • 3.4.4 金融集聚对周边区域的福利补偿效应53-55
  • 第4章 中国金融集聚程度评价及国际比较分析55-79
  • 4.1 中国金融集聚的产生与发展55-58
  • 4.1.1 银行业集聚概况55-56
  • 4.1.2 证券业集聚概况56-57
  • 4.1.3 保险业集聚概况57-58
  • 4.2 中国金融集聚程度评价分析58-68
  • 4.2.1 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58-59
  • 4.2.2 金融集聚程度的评价分析方法59-60
  • 4.2.3 金融集聚程度评价结果分析60-68
  • 4.3 中国主要区域金融集聚现状分析68-73
  • 4.4 国际金融集聚区比较分析73-79
  • 4.4.1 国际金融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73-77
  • 4.4.2 国际金融集聚区建设经验分析77-79
  • 第5章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PANEL-DATE分析79-94
  • 5.1 中国区域金融集聚区位熵分析79-82
  • 5.1.1 区位熵定义79
  • 5.1.2 中国区域金融集聚区位熵分析79-82
  • 5.2 截面数据模型检验82-85
  • 5.2.1 模型建立与变量相关性检验82-83
  • 5.2.2 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分析83-85
  • 5.3 PANEL DATE计量分析85-94
  • 5.3.1 Panle Date理论模型85
  • 5.3.2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85-86
  • 5.3.3 Panle Date单位根与协整检验86-91
  • 5.3.4 Panel Date模型参数估计91-94
  • 第6章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94-105
  • 6.1 空间计量技术概述及应用94-96
  • 6.1.1 空间计量技术概述94-95
  • 6.1.2 空间计量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95-96
  • 6.2 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分析96-101
  • 6.2.1 基于Moran's Ⅰ的金融集聚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97-98
  • 6.2.2 基于Moran's Ⅰ散点图的局域空间相关性检验98-101
  • 6.3 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的地理溢出程度的空间计量分析101-105
  • 6.3.1 空间计量理论模型101-102
  • 6.3.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102-103
  • 6.3.3 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结果分析103-105
  • 第7章 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105-121
  • 7.1 实证检验对象选取105-106
  • 7.2 上海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辐射作用的实证分析106-116
  • 7.2.1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106-107
  • 7.2.3 协整检验107-112
  • 7.2.4 Grange因果关系检验112-113
  • 7.2.5 脉冲响应检验113-116
  • 7.3 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渠道实证分析116-119
  • 7.3.1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116-117
  • 7.3.2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117-119
  • 7.4 本章小结119-121
  • 第8章 中国区金融建设发展政策建议121-136
  • 8.1 合理定位金融集聚区域,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战略121-126
  • 8.1.1 构建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格局121-123
  • 8.1.2 北京、上海、深圳建设金融中心战略定位123-125
  • 8.1.3 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模式125-126
  • 8.2 加强区域间金融合作,发挥金融集聚区辐射作用126-130
  • 8.2.1 环渤海地区金融集聚区金融合作126-127
  • 8.2.2 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区金融合作127-129
  • 8.2.3 珠三角地区金融集聚区金融合作129-130
  • 8.3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金融产业的专业化发展130-133
  • 8.3.1 明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合理引导金融集聚发展模式130-131
  • 8.3.2 促进金融企业集群良性互动发展131-132
  • 8.3.3 加强金融创新力度132-133
  • 8.4 完善金融市场与法律监管体系133-134
  • 8.4.1 加快金融宏观制度改革133
  • 8.4.2 加强建设金融市场监管体系133-134
  • 8.5 集聚金融人才完善基础设施134-136
  • 结论与研究展望136-139
  • 参考文献139-147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47-148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48-149
  • 附录C 2003-2007年中国各省金融数据149-154
  • 附录D MATLAB空间计量程序源代码154-160
  • 致谢16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锋;李天放;;基于技术转移与产学研R&D投入双重影响的区域经济增效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6期

    2 张洪东;秦振艳;;技术引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3 黄峥;徐逸伦;;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4 王飞;;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的区域经济预测模型:以青海为例[J];经济数学;2011年02期

    5 梁永明;赖厚玮;石晓熊;;零钱荒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6 刘斯敖;柴春来;;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集聚与R&D投入的视角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7 李天华;;水电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效应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8 ;语丝拾粹[J];创新科技;2011年08期

    9 张伟丽;覃成林;李小建;;中国地市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兼与省份数据的比较[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10 贺正楚;张训;;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产出效应[J];系统工程;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高效的金融服务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2 罗丹程;周娟;;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罗丹程;;金融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赵立雨;师萍;;基于空间计量的R&D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第八章 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与创新[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6 刘轶;;WTO金融服务法中的承认制度及其实践[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7 刘桂荣;;伦敦金融服务业发展对上海的启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8 庞丽;王铮;;国际旅游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李政;佟鑫;;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动态面板和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一琼;[N];文汇报;2008年

    2 记者 谈燕;[N];解放日报;2009年

    3 钱梅;[N];商务时报;2009年

    4 哈继铭 邢自强 徐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记者 王治军;[N];大庆日报;2009年

    6 陈华;[N];北大荒日报;2009年

    7 黄健;[N];中国保险报;2010年

    8 ;[N];杭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武自然;[N];经济日报;2010年

    10 深圳学者 陈冰;[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汪长球;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高远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李沛;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祥;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姚驿宣;储蓄投资金融转化机制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社云;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雷;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5 王健;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萍萍;保险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韩俊飞;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士娟;大连老年金融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宋亚璞;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5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75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