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农业产业链升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28 15:04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经济研究导刊

摘 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教育制度、户籍制度,因此为了避免各种制度的约束我们提倡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农业产业链升级,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等方法。为了解农业产业链升级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大小,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二者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升级;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034-02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其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方式之一。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是从地域空间看分为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二是从产业结构看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既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同时也能给城市发展带来不便。因此就地转移成为其中可能的方式。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着手研究,且大致估算了农业产业链升级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规模,大致上了解了农业产业链升级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认识:
  刘易斯经典理论认为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力接近于零时的多出的劳动力可以看作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一般人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即是当农村劳动力总需求少于总供求时,超过农村生产需求量处于失业或者半失业的那部分劳动力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即是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差,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得出2011年大概有852万人为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数量,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
  二、农业产业链升级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业产业链升级是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合作为一个整体产业来运行。把加工业、商业、服务业与农业有机结合,这样就可以把农业的范围从第一产业扩展到工业、服务业领域。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相互结合,使其成为一个多产品产出的部门,从而扩大了农业产业链。也使得对农村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在农业的就业扩大,确实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以及农业之间就业。
  (一)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
  延长农业产业链首先要求龙头企业深加工农产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采用一些组织形式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相连接如采用 “农业合作社”、“公司+农户”、“中介组织+企业+农户” 形式。截至2011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了27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有24万个农村劳动力岗位。共计支付报酬33亿元。
  (二)产业集群发展加速
  在农业产业链升级的带动作用下,所有类型生产要素快速的向主导产业以及区域集合。生产加工销售同时贸业工业农业一体化的势头更加清楚,一些优势产业已经初步构成了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的出现又会带来城镇的蔓延和兴旺,而城镇的蔓延和兴旺又会驱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业产业链升级及其吸纳农村劳动力状况
  (一)数据来源
  目前,数据主要来自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以及各新闻网发布的数据。主要是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总数、带动农户增收额、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数量、农业产业化吸纳的农村劳动力。具体(见下页表1)。
  (二)研究方法
  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下被吸纳就业的情况:
  农业产业化吸纳的农村劳动力为因变量(y),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总数为自变量(x),对二者之间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吸纳的作用。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产业数量、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数量都在逐渐递增。
  1.模型设定
  从图1的结果可知,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数量以及农业产业数量都逐年增加。因此,拟合出农业产业化数量(x)和农村劳动力数量转移(y)的散点图可见,农业产业化数量变化与农村劳动力数量转移呈线性关系,因此,建立如下线性计量经济模型:
  y=a+bx+u
  其中,回归系数是b,随机扰动项是u,常数项是a。
  2.参数估计
  假设所建模型及随机扰动项u满足古典假设,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其参数,且运用计算机软件EVIEWS对其参数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与农业产业化数量变化之间呈线性关系,其计量经济模型:
  其中,变量的相关性R2=0.975 F=243.93 DW=2.683。
  3.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通过估计所得参数系数b=82.06,可以说明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关系。也进一步说明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的增加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2)统计检验。t假设检验,假设H0∶b=0,H1∶b≠0。回归系数b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5.254、15.618。取a=0.05,查t分布表得t0.025(6)=2.447。因为tb>
  2.447,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的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的影响。
  4.结论
  当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增加1个单位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82.06个单位。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投入,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EB/OL].http://lib.cnki.net/cyfd/J149-N2013060001.html.
  [2] 蒋智华.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51-54.
  [3] 葛菁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8):232-234.
  [4] 谷永芬,吴倩.中国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8):88-93.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7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77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