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国碳市场促进碳减排的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21:15

  本文关键词:中国碳市场促进碳减排的绩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通过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中国作为面临着经济高增长负担的发展中国家,仍坚定地选择走和谐的生态文明之路,承诺2030年前停止增加CO2排放,这意味着中国将要承受巨大的国际减排压力。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初批准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已经起草完毕,进入听证环节,并有望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根据本文所分析的目前为止中国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现状,中国碳交易试点存在几点问题,包括:政策法规具体条文不够清楚详细,推广普及力度较弱;信息透明度较低;基础数据不足,各试点、各行业配额分配尺度不一,调整余地有限;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低,流动性不足;尚未真正建成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机制,价格失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其促进企业减排作用的效果。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作出减排决策的有效性,本文从理论推理和数理模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证。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一种由政府强制性控制发放的稀缺资源,其价值在交易流通中得到发现和确认,因而可以被视作企业生产的一种成本。碳排放权价格的上升导致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促进了企业作出碳减排的决策。另外,本文通过构建企业间博弈行为决策模型得出了相同但更加具体的结论,主要有:随着碳排放权价格的逐渐提高,低碳产品与普通产品的价格差距逐步缩小,这意味着最终碳排放权价格会倒逼全部普通企业加入到减排行动中来;加强国民的环保意识对于制造商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一定期间内单位产品减排率固定为常量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与市场总二氧化碳排放量负相关;当不考虑技术和生产调整等因素对于单位产品减排率的限制时,生产商将在最优单位减排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活动,市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的上升呈现出倒U形曲线;市场中所有产品的价格均随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的增加而上升并且普通产品受到的影响要大于低碳产品受到的影响。随后,本文利用算例分析证实了数理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从而为政府更加有效的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激励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分析论证,对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促进企业减排的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联合政府各部门,提高信息透明度;平衡地区差异,做好配额合理分配工作;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
【关键词】:碳排放权价格 碳市场现状 碳排放量 企业减排决策 博弈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83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导论11-17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选题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5
  • 1.2.1 关于碳交易促进减排研究综述13-14
  • 1.2.2 关于企业减排行为决策研究综述14-15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1.3.1 研究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16-17
  • 第2章 中国碳市场促进碳减排现状分析17-33
  • 2.1 碳交易试点省市减排现状17-30
  • 2.1.1 碳交易试点建设进展17-21
  • 2.1.2 碳交易试点交易情况21-28
  • 2.1.3 碳交易试点减排现状28-30
  • 2.2 碳交易试点存在的问题30-33
  • 2.2.1 政策法规具体条文不够详细,推广普及力度较弱30-31
  • 2.2.2 信息透明度较低31
  • 2.2.3 基础数据不足,配额分配尺度不一、难以调整31-32
  • 2.2.4 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低,流动性不足32
  • 2.2.5 尚未建成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机制,价格失真32-33
  • 第3章 中国碳市场促进碳减排的机制与模型分析33-45
  • 3.1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影响企业减排决策的机制33-34
  • 3.2 碳排放权价格促进减排的博弈模型34-45
  • 3.2.1 问题描述34-35
  • 3.2.2 模型假设35-36
  • 3.2.3 模型建立36-37
  • 3.2.4 模型求解37-39
  • 3.2.5 算例分析39-45
  • 第4章 推动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减排的对策建议45-48
  • 4.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制度体系45-46
  • 4.2 联合政府各部门,提高信息透明度46
  • 4.3 平衡地区差异,做好配额合理分配工作46-47
  • 4.4 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47-48
  • 第5章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薇;;天津:中国首家国际化排放权交易所成立[J];产权导刊;2008年11期

2 丁宇;;雄心勃勃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J];产权导刊;2009年04期

3 ;中国首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J];纸和造纸;2010年04期

4 罗薇;;成绩斐然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J];产权导刊;2010年04期

5 和晋予;肖博强;;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启动与市场主体界定[J];改革;2010年01期

6 杨润高;赵细康;;论我国环境排放权交易市场设计[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邹鹏;;金融法视野下的排放权性质之初探[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张志磊;;浅议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4期

9 陈林;;航空运输业排放权交易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初期以免费为主[J];造纸信息;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文娟;周晨光;姚立英;;关于我国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刘伯酉;;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沫茹;王化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完善[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芬;;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细康;曾云敏;王丽娟;石宝雅;吴大磊;龙辉;;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的本土化改造[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孙可娜;凌得曦;;低碳经济格局下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兼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战略谋划[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8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王守雷;高宇;;浅析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沈军;日本企业大做二氧化碳排放权生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记者 庞晓敏 陈t,

本文编号:260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0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